中美协会员杨林吕梁张家塔写生记实:行走山水间(三)

古次元
古次元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图/文:杨林

六、厚土、塬上人家、张家塔民居写生散记

这次张家塔写生是带着很强的目的性来的,因为交通不便,早早的,我便将这次对景创作的大画架,通过快递发到了张家塔,前几天的写生一直是画的比较小的,第一天,还参观和了解那张家塔的民居和民俗展,对张家塔的古往今来有了个大概的了解。

因此看得多画的少,更多的是在思考着怎么去画,一天画个一两张写生,到了第四天,似乎找到了点张家塔写生的感觉,最多的一天,画了五张比较小的写生作品,似乎也挺有激情的,我便开始进入状态,准备开始大幅的对景创作了。

▲杨林 岁月留痕(对景创作)

▲杨林在《古塬遗韵》对景创作中

在大自然中写生,天气的因素是必须要考虑的,写生的这几天,几乎到了每天的下午都会起风,这很影响写生的情绪与感觉,因此,第一张的对景写生创作,我便找了一个比较僻静的院落,既避风也避阳,能够安安静静地去对景创作,大幅对景创作是需要思考得多一点,因此提前一天我便把要画的院落,用手机在各个角度拍了照片,晚上躺上床上,仔细看着、想着怎么画,哪些东西可要,哪些东西不可取,哪些东西可以搬过来?

哪些东西又可以添加进去,用什么样的笔墨去画?这个是大幅作品所必须基本考虑好的。小幅的写生,因为画面小,还比较好把握,一旦面对比较大的画面后,如果没有很充实的内容和构思,画面就会显得空洞和平淡。构图也是对景创作,所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院落中的场景相对来讲还是有一点局限性的,但是好在张家塔的古民居残败破落,场景和内容相对来讲比较丰富,因此画起来只要掌控得好,就不会显得空洞而贫乏,笔墨好的表现出来更有意趣,这时的取舍就显得更加重要了,按照这个思路第二天的对景创作比较顺利的完成了。

在院中完成了2张对景创作后,我也找到了感觉,第三天天气正好,我便开始了《厚土》的对景创作,写生的这几天我一直想用大纸,去画一些大的场景,院中的场景相对来说比较小一些,面对大山会更加开阔,更有内容一些,因此早早的,我便看好了这么个地方,支好画架,画时我便决定将前后左右,目之所及的场景,融合在我所要对景创作的这幅作品中,这个场景,是我写生这几天经常经过的地方,所以相对来说观察的比较细致,也基本上做到了,心中有数,所以在画的时候,已然做到了从构图到笔墨的掌控都成竹在胸了。

▲杨林 厚土(对景创作)

▲杨林在《厚土》对景创作中与村民小息

▲杨林与朱零老师及同学在张家塔对景创作作品“厚土”前留影

近景取身后的残垣断壁,以及具有古民居特色的老石碾和老枣树,中远景的窑居土山极具特色,这几天也一直在观察体悟着,自然的山路崎岖而有变化,穿插着枣树、杂树和民居窑洞层次特别的丰富,但如果只是如实表现出来还是略显简单,这时就要大胆的取舍与挪用周边的景物和道路,因此我采用了高远式的传统中国画构图法,让土山层层叠加,增加塔山窑居的气势,因中景远景中的景物相对画面来说是作品的画眼所在,我便将右边所见的大面积变化丰富的窑居,穿插在大山之中,使画面的中景和主景更加的丰富而有变化,挪移时一定要根据画面的需要有所取舍,并且有所改变。

这便使原有的场景一下子变得丰满起来,因为画幅比较大,也为了想表现的比较丰富和生动,我尽可能的用比较细致的笔墨去刻画,如电线杆这样具有时代印记的东西,我也刻画出来,这样更能体现出对景创作的鲜活性和时代性,景物中的大山、枣树与枯草是干苍的笔墨意境,但同时已经发芽的许多大小杂树,郁郁葱葱与干苍的笔墨形态形成对比,苍润中让人感受到春天的到来,生命的轮回,大山厚土又将迎来勃勃生机的一年。

《厚土》的创作是激情而兴奋的,我从上午8点到下午6点共10个小时的创作,始终是比较兴奋的,中午我只是简单地在作品前吃了点便餐,便接着画画了,一气呵成的完成了墨稿,墨稿完成,尚觉有意趣,回来后稍加整理,便是这幅纯水墨的“厚土”作品了,我觉得这幅作品不用颜色更有特点,就画了这一幅纯水墨的《厚土》。

总的来说,在这幅作品中我特别注重线的运用,这也是我这次写生所特别关注和表现的主题,中国画的用线好坏是一件作品成功的关键,在大自然中,我们往往只能看到物体的面与色,而线是要靠高度的概括能力才能提练出来,张家塔苍桑与厚重的质感,特别适合有金石味的苍厚的线质去表现,因此这次写生中我的用线力求古拙苍劲,此幅大作品也同样追求这样的效果,《厚土》虽然纯墨写出,却更见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同样也仍然能够感受到变化丰富的自然色彩,好的纯水墨作品也同样能够表现出沉郁深秀,浑厚华滋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博大精深的中国画,所表达出的独特的文化内涵之一。

▲杨林 张家塔小景 朱零题字

《塬上人家》的对景创作,是在一个废弃的窑洞之中完成的。《厚土》的作品完成后,我还沉浸在对景创作的喜悦之中,便决定第二天把仅剩的最后一张大纸也完成了,可是早上起来天公不作美,我还没有出门,天便下起了毛毛细雨,我有点想放弃今天的对景创作了,可是转念一想,现在正在对景创作的兴头上,不能放弃,画大画是一定要有激情的。

所以我还是决定出去找一个合适地方,继续今天的对景创作,想着想着抬头一望,餐厅的窗外不远处便有一个废弃的窑洞,我立即出去走到了窑洞里,举目望去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对景创作的地方,就这里了,今天我要在这里完成我的这次对景创作的最后一张作品,这里可以不受风雨、太阳等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安心的画画,想着我便立即开始工作,又是一天10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这没有好的身体真的不行,好在画的这一天天气还是不错的,作品完成后虽然很累,但我的内心是充实而满足的。

▲杨林 塬上人家(对景创作)

▲杨林在张家塔老窑洞中对景创作

▲杨林在吕梁张家塔对景写生创作中,2021年春。

《塬上人家》我采用了传统近远、深远与高远相结合的技法,自然中,前景本身就十分丰富,所以我做了较多的挪移和取舍,使其尽可能的适合画面的需要,中远景和《厚土》是相同的景点,只是角度不同,当然效果也完全不一样了,这张作品中,有一小半部分是俯视的景物,处理不好会很难受的,同时画中国画透视感也不能太强,太强太直就是效果图了,因此中景的下半部分与近景的俯视有个交汇点,我采用了与一组山角下俯视的民居相结合,使其有机的统一在一画面中。

又从山脚通过数条弯曲的山路,将视线逐渐地引向山顶,中间又穿插数组民居窑洞,便使画面丰富而有了层次,作品构图顶天立地,采用满构图,整体观之视线由近处的路,向下逐渐抬升视线,直至山顶曲折而富有层次,充分的表现了《塬上人家》的真实场景,这样的场景和构图如果不在现场对景创作是很难找到感觉的,10个小时的不间断画画,墨稿就基本完成,回来后稍加整理再着色最后完稿,尚有苍茫浑厚,郁郁葱葱塬上人家的春天气息。

总结近年来的写生与对景创作,深深的感受到,自然景物对艺术家所产生的冲击力是巨大 ,一个艺术家不能在自然面前麻木不仁,更不能见到任何一个地方的景物,给你的感受都是一样的,艺术作品呈现出来,都是概念性的相同笔墨意趣,而我对景创作体会最多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与自然物象相处,写生与对景创作的每一幅作品,所存在的意义,是从自然物象中来的,所有的启发也是从自然物象中来,所有的惊喜和感动也是从自然物象中来,所有的烦恼和所有的失败也是从自然物象中来的。

如果写生或对景创作的作品中,连一点的对象特征都没,全是概念化的笔墨线条,这样就失去了写生的意义了,也很难体悟到写生的价值。在写生中面对自然物象如何转化为笔墨形态,是需要长期训练的过程,自然物象是个需要敬畏又必须藐视的东西。

刚开始写生时你是要有能力,把所看到的东西表现出来,也就是有能力得到它、驾驭它,所以你要去了解它,走近它,研究它,把握它。你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发挥自的聪明才智才可以得到它的真髓,当然在面对自然物象时,如果完全被物象束缚住你的手脚,被物象所困,你会觉得物象是一种制约,这个时候又需要摆脱物象的影响,这个过程也是一种挣扎,是进退两难的挣扎,是化茧为蝶的重生,而这时能否从物象中跳出来,是画好画的关键,有胆量打进去,更要有勇气走出来。

中国画是需要打进去的,要了解传统,知道传统,掌握传统,但不能被传统所困,打进去是上半场,走出来是下半场,艺术的发展是永远向前进的,发展创新是必然的趋势,决不能仅仅只是在前人的成果中,反复研究,别人的成果也是从生活中得来的,要想继续发展,必须到生活中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让生活给我们的艺术创作带来更多更新的活力。

随着整个人类现代社会的发展,中国画要想发展,写生与对景创作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从宋代的实景山水画引领者马远、范宽以及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再到萧云从的实景山水《太平山水诗画》等等,前辈的许多艺术家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引领和榜样,今天我们需要更多的人去努力。

▲杨林与朱零老师在张家塔写生

▲古塬遗韵

▲杨林 塬上春色

▲故塬遗韵

这次十几天的写生很快就过去了,写生的这段时间生活虽然艰苦了点,但这次的写生与艺术创作是丰满而充实的,我写了近30幅作品,其中4幅大的对景创作作品满载而归,现将部分作品整理出来结合现场图片,与大家分享,以期得到大家批评指正。

▲杨林与朱零老师在张家塔写生团队巩固脱贫成果

▲杨林在吕梁张家塔对景写生创作中,2021年春。

▲杨林 古塬春色

▲杨林在张家塔写生中

▲杨林 塔村人家

▲杨林 窑家小院

▲杨林 小有洞天

▲杨林 张家塔枣园小景

▲杨林在北武当仙境石前写生

(全篇完)

画家简介:

杨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黄岳画院院长

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

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

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

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古次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