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分BBC开年王炸,94岁老人2年呕心力作:活下去!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

古次元
古次元

来源:艺非凡 ID:efifan

猜猜看,以下图片,来自哪部电影?

现实版《心灵奇旅》?

宇宙大爆炸系列?

都不是。

答案是:一部纪录片。

没有特效,没有剧本,实景还原。

2021的开年王炸,依旧由BBC打出。

《完美星球》

时隔2年,原班人马重磅回归。

牛到什么程度?

豆瓣上线9.8,至今纹丝不动。

看题材,可一点都不新鲜。

关于自然界动物生死追捕的生存之战。

再看作品力量,神之又神。

从夏威夷的炽热火山到印度的湿润季风,

从加拿大的冰天雪地到巴哈马的潮汐岛屿。

自然之力与生命之美,慢慢在眼前铺开。

历时4年,拍摄素材超3000小时;

200人参与制作,足迹遍布31个国家;

历经6次火山喷发,可谓艰险不断。

最重要的是,“幕后主使”还是他——

世界自然纪录片之父”-大卫·爱登堡。

你可能想问:

在继《蓝色星球》、《地球脉动》等神级大片之后,

现年94岁的大卫爷爷,还能搞出什么花样?

开篇第一弹,交出完美答卷。

01.

位于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又一轮火山蓄势待发。

熔岩所到之处,全数化为灰烬。

而有一群“不速之客”,偏偏拿这片“死亡之地”当乐园。

谁这么硬核?

鸟界网红鼻祖—小红鹳。

长腿红毛,颜值感人。

从东非来的200万只小红鹳,每年都会飞来繁育后代。

偏偏选择在腐蚀性最强的湖心筑巢,

随时面临湖水上升、淹没巢穴的可能。

怎么,小红鹳智商为0?

恰恰相反。

筑巢湖心,不仅可以躲避强敌入侵;

还可以拿盐碱做窝,徒手搭出完美的“婴儿床”。

小小红鹳在妈妈的羽翼下安心长大。

那么问题来了,湖泊地寸草不生,

小小红鹳吃什么?

父母的血。

用藻类和血滴混合喂养,使雏鸟能够快速站立行走。

看似伟大的供养,仅仅是为了强健筋骨?

不。

为活命。

学会行走之后,雏鸟们要做的第一件事,

就是穿过剃刀般锋利的盐碱地,和腐蚀性极强的沼泽。

去到5公里外,喝第一口水。

这场上帝视角下的生命聚合,是呱呱坠地的幼崽,

为这条命打下的第一枪。

因为就在不远处,是等在雏鸟生命线上的捕杀者——

非洲秃鹳。

除了同款大长腿,锋利而长直的尖嘴是它们捕食的绝佳利器。

“物竞天择”在这场追杀中,被毫无保留地揭露。

前面是一刻不停拼命奔跑的猎物,

身后是悠哉而冷静的捕杀者,

跟不上大部队的雏鸟,只有死路一条。

怎么办?

跑,拼尽全力跑!

哪怕暴露行迹,精疲力竭,被认定只能沦为盘中餐,

小小红鹳也绝没想过停下来。

这群站起来只能摸到捕杀者脚踝的幼崽们,

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都在履行“活下去”的诺言。

在横跨5公里抵达淡水泉后,小小红鹳终于与父母团聚。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父母可以在上万只雏鸟中清晰分辨自己孩子的叫声。

如果一位母亲在孩子刚出生就准备好这场生离死别,

又有什么能够阻挡她再次成为一位母亲?

02.

就在小红鹳重新拥抱生命的同时,在地球另一端的热带雨林,

成千上万个“孩子”,因为一颗野生无花果树重获新生。

作为整座森林中唯一常年结果的大型食堂,所有的动物都饿着肚子等待摘下第一颗成熟的果子。

可要想果子成熟,还缺一道最重要的工序:

授粉。

这项重大使命,落在无花果的忠实粉丝——

榕小蜂身上。

有趣的是,

果实与小昆虫之间,千百年来维持着一种特殊的“母婴联盟”:

一方授粉,一方安胎。

什么意思?

雌蜂钻入未成熟的果实中授粉,总共三两步:

一,折断翅膀;

二,繁衍后代;

三,告别世界。

整个过程,仅仅24小时。

或许你想问,为什么非得折断翅膀?

无花果底部孔隙过小,榕小蜂必须牺牲翅膀才能勉强从底部进入,

它心里清楚,自己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进入果实,雌蜂小心地从腹部取下花粉开始工作,

在产下数百颗卵子后,便会死去。

身体留在这颗尚未成熟的果实里,陪伴即将出生的孩子。

等到太阳再次升起时,胎卵内,生命再次律动。

挺着孕肚在果实中产卵,

是属于这位母亲的“生命二十四时辰”。

而刚刚诞下的年轻雌蜂,它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到一颗合适的果树,

并像自己的母亲那样抓住时机,繁衍后代,然后死去。

整场人生的酸甜苦辣,不过48小时。

以死亡换取新生,在自然界并不少见。

该说它悲惨吗?

还是被认定伟大?

在这个短暂的人生中,它被赋予勇气,和自然共进退的权利。

03.

相比渴望光照的热带雨林,

在地表温度高达60℃的撒哈拉沙漠,阳光从来都不是友好的象征。

即使是最耐热的动物,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便意味着死亡。

而当所有动物都在想方设法尽快躲藏,

有一只小虫仔却躲在暗处搞事情,期待温度持续升高——

撒哈拉银蚁。

作为沙漠上顶级烈日生存专家,全身上下的银色体毛,是它的蔽日法宝,能够反射太阳的致命光线。

它们的任务是:在5分钟内找到食物,完成搬运,否则只能毙命。

发现目标,团队行动开始了。

想把食物成功运回,银蚁们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找到沙丘,借势翻滚;

三蚁旋转,减少阻力;

滑沙冲浪,轻松前移。

然后就顺利到达?

现实,远没有这么轻松。

一套动作下来,蚁穴还在遥远的70米之外,原本的同伴已经奄奄一息。

万万没想到,大自然再次下了狠手,一场沙尘暴从天而降。

银蚁们赖以为生的洞穴,眼看就要被掩埋。

怎么办?

如果小分队在短时间内没办法到达洞穴,最后的局面,只能是全员葬身。

风暴中小小一颗砂砾,就能轻易要了它们的性命。

留给银蚁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这场关于命运的变奏曲,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沙漠与银蚁的“混战”,仅仅是自然界的生死搏斗吗?

好像并不。

仅在过去的100年间,撒哈拉沙漠便扩大了相当于两个法国大小的面积。

山火频繁,干旱严峻,暴风雨愈加猛烈。

而这些,仅仅是因为全球气温升高了1摄氏度。

如果任由人为因素改变大气层,

那么世界上的大多数地区都会成为沙漠一般的不毛之地。

这场毁灭式的生命风暴,谁又能顶得住?

04.

整部纪录片中,除了延续自然界强大与脆弱的故事,

“活下去”,是全片隐着的一记绝杀。

在冬天停止心跳,又在春天被唤醒的木蛙;

5000万只红蟹史诗般的”铺红毯式“生娃;

飞越万里海域建窝的石蜂,一不小心还要遭受邻居的“过肩摔”;

有争抢食物聚众斗殴,战败方只能艰难抵过寒冬的川金丝猴。

还有为了吃上一口饭,历经28天,不歇一口气穿越太平洋的灰鹱。

所有的生命,都想活下去。

这场大自然的逃杀,残酷却也有温情时刻。

影片第二集最后的彩蛋,被观众称为“全片最暖心的一幕”。

追捕猎物时凶猛厮杀麝牛的北极狼,

在与摄影师双目对望之后,露出肚皮,四脚朝天。

这些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20万年的生命,

其实愿望很小,小到只想好好活。

可若你再仔细回看一遍,

会发现纪录片中每一帧恢弘到令人窒息的画面,

都是对人类行为的控诉。

逐渐溶解的冰川与饥饿的动物。

在边界中扩张的广袤沙漠,火山频繁爆发,万物生命垂危。

自然界从来不过滤善恶,全盘展示。

以上帝的视角,逼着渺小的人类去反思:

是否我们的手伸得太长?

是否欲望之丘真的难以填平?

是否每一声森林边缘颤抖的回响,都会沦为庄严的墓地哀歌?

以上,绝不是我们多虑了。

在纪录片末尾,制作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我真心希望我们不会太远。”

要说“痊愈”,遥不可及。

直到目前,人类每年的碳排放,是所有火山碳排放总和的100倍。

地球气候陷入混乱,生命难以依存。

而离我们最近的,恰恰是岌岌可危的下一代。

留下的人,是选择成为最后一代人,签署人类死亡证明;

看到大象被杀,看到最后一条鱼从海里捞出来?

还是成为这一代人,扭转局面?

地球留给我们所有思考的余地,都与下一代有关。

那下一代,又该谁来救?

影片中这位头发苍白,眼睛半瞎的大卫爷爷,直到耄耋之年,

还在一遍又一遍地,坚持为人类讲述这个基本的“常识”。

我们何时才有机会,拥有一颗完美星球?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古次元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