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画家杨林《民间收藏》专辑有感: 厚积薄发铸新篇

赛高部落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文/《书画》全媒体总编辑

画家杨林先生是我们书画全媒体平台的特约书画家、书画研究院的高级研究员。近些年来,他在我们书画发表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文章与书画作品,累计阅读量超过300万,新近在人民日报发表的《画家杨林:“万顷春波”创作有感》,上线仅10余天,阅读已达6万多,很受广大书画爱好者、收藏家、学者的喜爱与欢迎。今日我收到杨林先生给我寄来的一本《民间收藏》的专辑,翻看之余,颇有感触。《民间收藏》是在国内艺术和收藏界非常有影响力的一本刊物,据了解,这次为一位画家出个人专辑,还是首次,可见杨林先生实力与影响力。

▲《民间收藏》

▲《民间收藏》

▲《民间收藏》

▲杨林 结阁仙子

▲《民间收藏》

专辑中收录了杨林先生近年来创作的部分书画作品,更为重要的是专辑是以杨林先生的数篇文章为框架,穿插绘画作品,新颖丰富,生动而有趣。这其中的很多文章都曾在我们书画发表过,当这些文章都汇总在一起时,我发现杨林先生是个很会“玩”的画家。他在黄山的宏村有自己的画院,并且有一定的规模,自己也喜欢收藏,这些文章就是结合多年收藏与绘画而完成的,这是要有文化与艺术的积淀才能做到,做为一个艺术家十分的难得。

▲杨林 古万春图

我曾和杨林先生有过经常性的深入交流。我们曾探讨过:一个画家有没有必要能写又能画?他认为这非常的必要和重要,很多画家只能画却写不出来,这样就不能对自己的艺术做好的积累与总结,我们看历史上很多有成就的大家,大部分是有理论的支撑。如郭熙的“林泉高致”,董其昌的“画禅室随笔”,石涛的“画语录”等等,以及黄宾虹、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等这些大师都有大量的理论文章传世,我们常说理论指导实践,这个过程十分重要,写的同时也是思考与总结的过程,不断的写出自己的感受,就是在不断的积累,这样才能更好的进步。

在这本专辑中,我们欣喜的看到,杨林先生是一个善于思考,并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施的践行者,从他近年来探索的墨拓山水画创作来看,这是前人少有涉足的画种,而他却在这个领域中努力探索收获颇丰,如他最近创作的《北魏造像比丘供养图》,荣获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就是对他在这个绘画方面努力的肯定。

▲杨林 北魏造像比丘供养图

细读杨林先生的这些文章,都是建立在自己多年对绘画的孜孜努力与追求上,并且在这些文章中,我们能看到所展现出的作品,都是他自己的作品与收藏品,这个很不容易。

▲《民间收藏》

能达到这一步,一要有多年的收藏积累,二要将自己的所思所想付诸实践,这样才更有说服力,如该专辑中的“意与古会”墨拓博古画,“故纸堆中的书画赏玩”等,还有因篇幅限制,不在文集中的“财神印趣画”“传统笺纸与我的笺纸书画创作”等等,无不具有独特的创新意识,别有情趣,由此我们也能看到杨林先生的很多视角是独特的,也是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更是有着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与情节。

对于画家来说,杨林先生正值壮年,正是创作最出成果的年龄,他也说他有很多的事要做,写生、画画、写文章等等争取将来也能出一本关于自己艺术方面的“拾贝集”,在此我们祝杨林先生的创作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

▲杨林 林州太行山野人沟写生

▲杨林 云水禅心

浓墨重彩绘新图

朱志权(芜湖市收藏协会会长)明代末年和清代初年,一大批文人艺术家失意于朝政,却沉迷于中国画的探索与创新,这其中如画僧八大山人、石涛、渐江、髡残等等,他们喜游历于自然的白水黄山之间,又多以古徽州的山水、田园为师为友。笔墨艺术上,上追宋、元,亦以倪瓒、黄公望为宗,以苍凉深邃为情怀,以峻山、畅流、寒柯为意象,成就了十七世纪中国画史上绚烂的一页,奠定了新安画派的艺术基础和艺术格调,以其博大的艺术魅力传承至今。

芜湖画家杨林初出艺道时,曾师从新安画派传人崔之模先生门下。在新的时代,杨林站在古人之肩,以热情洒脱、荒率随意的笔法表达了新时代艺术家的气节和精神,以主流的艺术形式呈现出新时代艺术的朝气蓬勃和华丽变身。从杨林的作品中可以发现艺术和心灵的契合,可以看见自然和人文的和谐,在芜湖的书画界,杨林一直走在艺术的前列。杨林也是我的一位好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在对古代艺术品鉴赏的时候,我们总是能找到共同的话题,也总有很多默契的认同。

我很喜欢他的笔墨语言和表达方式,也赞赏他对中国画艺术的不断探索和追求。多年来,杨林一直在黄山和江南一带的山水之间缠绵徘徊,甚至在宏村拥有一幢清代古宅,作为自己的中国画创作空间。目前,他除了自己的工作以外,主要精力和时间都置身于中国画的创作之中。杨林师古不泥古,笔墨屡有新创意。水墨写生、拓印入画,这些在中国画传统基础上的创新,打开了新时代中国画的新视角,拓宽了艺术视界,使我们在欣赏他的作品时,在感知到传统艺术的魅力的同时,也能触及时代的脉动。

杨林始终是与时俱进的艺术家,最近他在芜湖举办了一次大型画展,我去认真地看了,有很多艺术变化,也有很多艺术尝试,很喜欢。我特别从几幅作品中看到了属于我们这个时代令人骄傲的画面。有丛林中呼啸而出的高铁列车,有在美好风光里辛勤耕耘的新一代农民,这些新时代的画面很和谐的出现在杨林的作品中,使人发现美的同时也能看到新时代的步履。这一期杂志介绍了我们这座城市的艺术家杨林先生,有他的作品,有他对中国画理解的文字,也有好友们的评价。

这次也是杨林先生给我们广大收藏爱好者的一次汇报,希望藏友们和喜欢中国画艺术的朋友们能喜欢。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同时也是焕发出勃勃生机的皖江新都市。文化和艺术总是承载着一座城市的灵魂,也从人文的角度诠释着我们的城市精神。我希望杨林在艺术的道路走的更高更远,也希望有更多的艺术家能为我们的家乡筑起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杨林 万壑松风

读《民间收藏》:画家杨林专辑有感

朱爱娣:(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史学者)杨君居上庠,绘事掌执鞭。黄岳为故里,老宅创画院。水榭称观古,凭栏忆前贤。宋元兼明清,博采溯渊源。足行千里路,目览万重山。不日图满壁,经月文数篇。胸中怀高致,笔下生云烟。百纸趣各异,华章意深远。豪情谁堪比,壮思沖霄漢。凌跨海内外,炳耀上千年。

▲杨林 仿萧云从山水卷部分2

▲杨林 敦煌遗韵

画家杨林

赵履成(芜湖市收藏协会秘书长)画家杨林,光头素衣,笑口常开,有几分文人的邋遢儒雅,更有几分佛系的我行我素。和杨林在一起玩了有二十年了,合作过电视节目,结伴游历过山川湖泊,一起喝酒聊天,更是经常拜读他的中国画作品。杨林有睿智灵动的一面,也有知性大慧的一面。当然交往之久,也会看出他于生活笨拙的一面。

杨林是一位植慧根于自然的艺术家,和他在一起交往可携手直抵艺术的彼岸,可感受到与文化交融的愉悦,很轻松,很纯粹,心里会飘过惬意。我曾长期从事艺术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工作,广交城中艺术名流,阅尽芜湖画家风采,杨林很特立独行,在做人做事和挥散笔墨的路都是跑的烟尘飞舞,迷了后面人的眼睛,一干众人只能隐约可见他匆匆前行的锃亮光头。

我从二十多年前开始读杨林的中国画,当时他的山水画语言方式还处在建构过程中,在协调笔墨、构图和意境各种关系的同时,始终努力形成自己的独特的笔墨形态,探索着与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杨林的山水画从根本上讲还是属于传统意识的范畴,出自于上古元明清文人画的笔墨方式。他一直努力汲取王蒙、倪瓒、沈周、董其昌这些古代前辈的传统艺术营养,也积极领悟现代大师黄宾虹、潘天寿、陆俨少等大师们对中国画艺术的理解。从杨林的画作中,我们能明显寻见他的师法轨迹。

杨林把握住文人笔墨的这一核心,参悟开拓,形成了自己熟稔的笔墨语言方式。对传统中国画的法范度量取舍,广泛融合,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意志寻找自己的演绎方式。近年来,杨林更重视图式结构的变化,他的画作角度多样,平远、边角、散落,有空灵随意的意境。在很多作品中强调物象的整体造型结构,于空灵中现厚重。

杨林的一些大幅作品中有很多俯视和侧视的视角构图,呈现出和平行视角不一样的画面效果,增强了艺术感染力。这些艺术变化使得杨林的山水画和花鸟画都始终处在一个立体变衍的动的状态,让读者能感受到艺术之于物化的世界,世界之于浪漫的艺术。▲杨林 听泉图

▲杨林 扇面 霜中菊

前不久,杨林在众藏艺术馆举办了很大的个展,是他近一两年的中国画作品的汇报展示。现场人头攒动,芜湖的画家们差不多都来了,文化名流也来了不少,还来了很多的外地艺术家,这是近十多年难得一见的艺术观展场景了。面对一百多幅画幅不一的中国画作品,观众们的脸上都洋漾溢着对艺术的快乐享受。

▲杨林 清和古韵

杨林的中国画创作轨迹一直处于变化的过程中,回顾数年前他在市书画院的画展作品,这次画展呈现出了杨林的艺术蜕变正处于华丽绽放的高光时刻。我和师大美院几位学院派画家边看边聊,都认为杨林作品中可见其画面中有春天的勃发气息,有生命的清晰脉动,构图于胸,笔墨有情,从细腻的笔触中可见其对艺术的苛求,从粗犷的色块中可见其对当下的隐忍。这次展示的作品中,有杨林近年来在古人拓印入画创作基础上新绘制的多幅作品。拓印是对雕刻或石刻的表面进行的手工复制品,一般复制对象都是古代石刻上的艺术表现。这类古代文人雅士聊以幽古的拓印,其本身就具传统艺术构图美和线条美。

我看过很少量的清代文人和画家以拓印入画、入书、入诗的作品,大多以拓印为核心点,或以拓印作为传统诗书画的点缀,形成一幅古趣盈然艺术作品。早期的这类作品大多数以拓印为主题,辅以简单笔墨,书法、诗词而集成。杨林的拓印入画拓展了这种美的结合,拓印在画作中似有似无,完全融入作品的主题、构图和色彩之中,较之古人的拓印更为和谐和美。在画展中很多艺术家在这类画作前驻足凝视,陷入思考。中国画的探索之路原本是可以百花齐放的,这主要还是取决于作为艺术家对艺术的身心投入和价值考量。

▲杨林 溪山云遊

▲杨林 山阴求财图

杨林是个与时俱进,有着强烈时代感的艺术家,这次画展中有一些尺幅很大的作品,画家深情的笔触描绘了高速列车驶入山林雪原的场景;抗疫大军乘坐舰船在河流激行奔赴疫区的场景;乡村干部在徽州的农家小院扶贫攻坚的场景。传统中国画的意境有了真实的时代影像,艺术和现实完美呈现,既弘扬了传统艺术,又彰显了作为当代艺术家的使命感。

在这次画展上,我们也看到了传承的巨大生命力。在展厅一隅陈列着数幅杨林女儿杨玺小朋友的画作,笔触很稚嫩,创意很大胆。孩子眼里发现的世界是格外的风景和特别的交流,线条天真活泼,色块大胆明快,父亲的艺术基因在这个女孩的作品中已悄悄生根发芽,萌发出很强烈的艺术感觉。

有一幅描写恐龙的作品,庞大神秘的史前动物在孩子的心里依然是萌萌的宠物。有一幅描绘天空的画作,蓝色天空中竟然有块状的红色云朵,这种被世俗无视的美只会出现在孩子们干净的心灵里。杨林跟我讲,没有教过她怎么画,就让她随性的画吧,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吧!杨玺小朋友是幸运的,有艺术为伴,有杨林为伴!时至今日,艺术和我们这个物化世界的冲突已经让很多画家放弃了追求,放弃了坚守。从生存的本能角度来讲,画家虽然有很多的忧伤,却也是更多的无奈,艺术的脆弱何以抵挡物化的凌乱和野蛮。但在这样的场景里,我们还是可以看到一些卓越的身影。

去年的时候,有个朋友筹建一家大酒店,他知道杨林有古建设计的深厚功力,也看过杨林曾经操刀设计的几家酒店作品,他让我牵线请杨林来为他的酒店作总体设计和实施装璜。这笔买卖很不错,杨林辛苦几个月可以赚个七八十万,我听了很替他高兴。没想到和他谈这事的时刻,他连一分钟的思考也没有就谢绝了,理由是现在潜心作画,心无旁骛。这么多钱面前视而不见,我谔然之余心生敬意。

在当下,这份对艺术的追求和坚守是需要极大的决绝和勇气的。我对建酒店的土豪朋友转告了,他张着大嘴:“头脑坏得了吧?钱不少哎!”这一刻杨林不在现场,但我好像看见杨林咧着嘴俯视着我的这位土豪朋友。这一刻我还想到了另一位画家作画的场景,一个有钱人站在案前指点画家说这儿要画个太阳,这儿要画几个鸟,这些鸟话我在旁边听的都难过。不想画家停笔谄笑,哎,还是你讲的对,居然就提笔画了太阳和几个小鸟。艺术屈服于金钱已经到了令人诅丧的地步。价值观如此低下,这样的画再好我也不忍卒睹。杨林在黄山的宏村有个明清时期的老宅子,是黄山地区百村千栋的保留建筑,也是黄山的网红打卡胜地,范扬先生给宅子题了门匾“黄岳画院”。

这个宅子有一半是杨林画画的地方,一半是古代艺术品的主题酒店。庭园里有一个水榭,这里是主人的画室和客人们品茗聊天所在。杨林在的时候,我常常去这里玩,关掉手机和杨林山里转转,河滩上溜溜,喝酒喝茶,交谈甚欢。谈的话题很多,谈艺术、谈历史、谈当下、谈人生、谈凡间琐事,经常聊到深夜。有一次和他聊“人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乏味的话题,居然谈的很投机。他觉得我们不要去做一个完美的人,要做一个充满情趣的人。这样的人生追求有些直击心灵。这世上本无完美的人,古人、伟人、平常人,皆莫如此。杨林肯定也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他肯定是一个充满情趣的人。杨林大学毕业后进入高校,一直从事艺术课程的教学,也曾青年狂傲、风流倜傥,多领域跨界前行,一路上斩获颇丰,有财富懂艺术爱生活,活出了精彩的人生。

他把自己对传统艺术的理解,表达在依然成为城市地标的现代建筑上;以对山山水水的无限情怀,融入黄山古宅里的茶茗飘香;怀一颗赤子之心,用画笔和水墨倾注于中国画艺术;用心底里的一片柔情,揽住善良的妻子和可爱的女儿。面对匆匆岁月,活的很真实,活的很开心。杨林正值壮年,作为艺术家,正是可以不断变法探新,巅峰可期的大好时光。作为朋友,我也很期待杨林在中国画艺术上能有更多的突破和创新,也希望读到他更多的中国画作品

▲杨林 扇面 菊酒

▲杨林 朝日朝霞

▲杨林 溪山幽居图

▲杨林 涉江弄秋水

▲杨林 仙客从来好阁居

▲杨林 白居易松声

带上画笔去旅行

杨林画画是一件快乐的事,带上画笔去旅行更是一件快乐的事!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于此感受颇深。中国画需要传统,前人的实践经验和理论总结,是我们学习的重要途径,也是一条捷径。记得清代袁枚在《续诗品·著我》中说过:“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这无非告诫我们该如何向古人学习,我亦从中受益匪浅。

▲杨林 黄士陵“旧德邻屋”写生

2016年,我有幸进京随朱零老师求学,收益良多,特别是对写生与中国画的发展,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写生是艺术家与自然交流的有效方式,在自然中印证传统的精髓,再将自然的物象与传统的技法有机结合,最终形成自己的笔墨语言。北宋初期的山水画家范宽,就是长期幽居终南山和太华山,完成了著名的作品《溪山行旅图》。

我喜绘山水画,山水画在中国古代遵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圣训,成为文人逸士们入道的自娱,出世的自慰。而山水画写生与创作,一直是诸多艺术家孜孜以求的目标,也是我近年来研习和发展的方向。写生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愉悦的事,遗闻趣事自不必说,每次写生总是带着相遇的喜悦,将山林幻化为自身,而自身驰骋于山林。在我的名字中,就有三个木字,似与山林有缘,因此我特别喜欢幽居山乡的感觉。

古人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感怀,而我每次写生之前总是充满了希望,归来亦收获满满,最终将完成的作品,转化为一种文化的温情,其中甘苦尽在画中。

▲杨林 塔川春色

▲杨林 溪山观岚

女儿杨玺今年十岁,自小观我画画,耳濡目染,兴趣来时也喜涂鸦几笔,天性使然,却也有几分难得的童趣。经常是我在画,她也要画,我便铺好纸,随她去画。记得她一岁多,还没有识字,就写出如天书般的“书法”作品,十分有趣。我外出写生时,她也常坐在身边静静观看,有时给她一个速写本,她也很认真地画出童趣十足的画来。看着她那可爱的样子,我感到无比的欣慰与幸福!我并不想她将来也和我一样成为画家,只愿她快乐画画,健康成长!

这次展览是我和女儿近年来的部分画作,与同道共同分享,并敬请诸位不吝赐教。

杨林2020.8.于芜湖

▲杨林 周恩来上岸处

▲杨林 峥嵘岁月

▲杨林 西河土地庙

▲杨林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杨林 云壑幽泉

▲杨林 远树疏林

写 生 随 想

杨 林 在中国的古建中,皖南的古民居,以青瓦白马头墙镶嵌在青山绿水间,而显得那么的清丽秀美。白色的马头墙,远远望去,使深绿色的山水变得透气而灵动起来,雾雨时节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画,飘渺虚幻,韵味十足,令人神往。

▲杨林 泾川山村小景

▲杨林 宁静小山村

可能是长久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原因,我对皖南的山山水水有着特别的情怀,闲暇时总爱在那里的古镇村落中辗转,看到绝妙的地方,便铭记于心,待适合的机会去画一画,解解写生的情缘。我最喜欢画的是徽州古民居中的塔川,塔川秋色是摄影与西画的天堂,对中国画来说也同样是不可多得的佳处:它有着徽民居特有的层次美,因为倚山而建,无序而富有变化,加上木子树独特的枝干形态,犹如虬龙生动又充满活力。白色的马头墙由于岁月的洗刷,斑驳间讲述着曾经的故事。当我用干苍的毛笔于宣纸上横写出苍老的枝干,乱墨点叶,擦染残壁,便和古人在时空上有了不可名状的沟通。

老屋特有的歪斜残破,正适合中国画的线条不需画直,避免平行的画理,就像阅历深厚的老人,虽白发苍苍,却骨格清奇。转换到画中,用笔宜生涩苍厚,在自然的扭曲中静静写出线条的质感。每一次的用笔,从湿润一直画到干苍皴擦,少用舔纸,让笔墨的变化在画面中自然呈现。这需要长期的积累,如这岁月留痕的老屋,方能自然。而那些仿古的民居太过规整,呆板生硬,无甚变化,缺少了很多自然的东西。

村落中最适合画画的地方是村边村口,因为视野相对开阔,又有残破的院落篱笆,各种植被也丰富许多,农村的树木不像城市那样修剪的整整齐齐,而是散落自由的生长,可谓难得一见的芥子园画树蓝本。我写生不喜用太熟的宣纸,宜八分生二分熟为妙,这样宜于控制笔墨,自然渗化的韵味亦足。毛一点的纸,更利于苍润效果的表达。当然,各种纸都需要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才是王道。二 皖南散落的古民居很多,不一定名气大的古镇村落就是最好的取景地,我更喜欢章渡、琴溪这类自然的古镇村落。章渡是泾县城以西二十公里处的古镇,以前曾经画过,印象深刻,破败残缺而无人管理,被随意地遗落在青弋江北岸,每每想起,令人遗憾,但却是画画的绝佳之处。

残垣断壁和中国画的笔墨表现似有机缘巧合,横涂竖抹,随意点染,也总能曲尽其妙,你想不到的组合架构,会真实的出现在画中,如断墙木梁间竟长出勃勃生机的梧桐;紫色的花朵与残屋讲述着生命的故事;老屋基上的野草焕发出顽强的生命力,长势生猛,甚至超过屋面;三月的野花,到处绽放,带着特有的乡野味道,让人心醉。

▲杨林 山乡暮色

章渡的老街上几乎没人,偶有寻幽者也无不叹息这不忍目睹的现状,看到我在专心地画画,大都不怎么理解:这么破败的房子有何画的?可我想:用自己的画笔记录下这即将逝去的岁月,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再说用中国画表现这样的残缺美,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中国画特有的美——笔墨意趣是可以独立于形象之外的,但欣赏这种美,却需要一定的修养来支撑。

▲杨林 吊栋阁

琴溪是泾县地区较大的乡,大都隐身在皖南的丘陵中,开车慢行其间,本身就是件极美的事!看到稍大一点的村落,便顺坡而上,走进村去,总会有几间尚存的老宅,有的破败,有的还较完整,居住着人家,杂混在现代的乡村建筑中别具风情,山村特有的气息与野趣,是古镇所没有的,找一幽静处坐下来画便是。

山里的人特别朴实,很快会给你搬来桌椅,还请你回家喝茶,唠唠家常,听着鸡鸣犬吠,好不欢快! 我喜欢在这充满生活气息的小山村写生,总感觉非常亲近又那么遥远,担心有一天随着城市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这些都会逐渐地消逝。记得在芜湖龙湖边写生时,村民就告诉我,若不是疫情影响,他们的房子就已经拆掉了。这样看来,我还要抓紧去画,以后的人们还可以在画中看到我们曾经走过的岁月。

古镇山村、街巷民居、田野丘壑中有我的诗和远方!写生画画早已溶入了我的血液,不写生画画,还能干什么呢?

▲杨林 意写章渡

▲杨林 空亭绝壁

▲杨林 山中与世不相关

▲杨林 松荫品茗.绢本

▲杨林 空山沉白云

▲杨林 老仙酒家小巷写生

▲杨林 鼠送祥瑞 福寿康宁

画家简介:

杨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黄岳画院院长

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

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

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

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