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高部落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图/文:杨林

▲杨林 古寺松声(墨拓博古画)

辛丑夏月于上海朵云轩求学书艺,六天时间紧凑而充实,我虽以画为主,然深知书画交融,方可通达坦途。此次集训时间虽短,却得到中国书法培训中心崔胜辉先生的精心指导,受益良多,日后还将加倍努力,方可悟得其道。

▲崔胜辉老师在点评作品

上海朵云轩是中国老字号书画名企,历经一百二十余年的发展,如今焕发出新的青春,楼高店阔,已打造成集书画出版、印刷、拍卖、培训、展览等为一体,且门类齐全的现代化一流书画企业。最为独到的是朵云轩的木版水印,精美绝伦,几可乱真,为中国书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也必将助力中国书画再创辉煌。

▲上海“朵云轩”新建高大靓丽的综合大楼

朵云轩的六天学习十分紧张,因此无暇顾及周边的景致,只是每天去休息吃饭的路上可见“龙华寺”的标志,便留记于心。记得很多年前曾来过这里,印象已经有些淡漠。学习结束,离开车尚有数小时的时间,我立即乘空前往拜谒。

▲杨林 乾坤造化(墨拓博古画)

龙华寺在上海龙华路,离延安西路朵云轩大厦很近,穿过一条里余长的街就到了。远远地望去,龙华寺古色古香的佛塔,在上海的现代都市中极为醒目,寺外围着一圈围栏,好像在维修。但我还是走了过去,好在外围维修,寺内是开放的。

刚到寺外的山门前,就被很多形态各异的古松所吸引,细数入口的两边共有十二棵古松,挺拔苍劲,雄奇伟岸,应该都是几百年以上的古松。这些古松仿佛圣洁的守护神,张开双臂,正迎接着四方信众的到来。

在上海这样的城市,一次看到这么多古松比较稀罕,也记不清以前来龙华寺时是否见过。因我特别喜欢画松,便仔细观察起来。无意间发现院墙内还有很多古松,于是急不可待地顺着院墙绕了进去。

▲正在修建和改造中的龙华寺山门前12棵古松与古塔

龙华寺是上海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它的名字来源于佛经中弥勒菩萨在龙华树下成佛的典故。据传,龙华寺是三国时期孙权为其母所建,距今已有1700多年。有文献记载,最初的龙华寺毁于兵燹。北宋太平兴国二年(977)重建,治平三年(1066)更名为“空相寺”。

明永乐年间重建,复名“龙华寺”,並一直沿用至今。我们现在所见的龙华寺是清光绪年间重建。历史上的龙华寺在三圣殿东有染香楼和牡丹园,清代著名画僧竹禅在此住过,所以这里可称与艺术有缘!

▲上海龙华寺龙华塔与古松

▲杨林 善径(墨拓博古画)

▲上海龙华寺“善径”回廊与古松

▲上海龙华寺香火很旺

▲龙华寺古松之六

龙华寺规模并不大,但十分紧凑,寺庙建筑庄严巍峨,高端大气,从细节看做工精美,布局合理,功能完备,十分讲究,这也比较符合上海大都市的风格。

今天虽然下着雨,寺庙内的香火却很旺盛。我来到寺庙正是午饭时间,素餐馆内人头攒动,这里的素餐清淡营养,色香味美,餐后自行付款,感觉挺好。我也喜吃素餐,在寺庙吃素餐,有一种特殊的仪式感,以及对食物的崇敬,因而不知不觉地汇入香客之中……

▲龙华寺的素餐挺丰盛

吃完素餐,我开始参观寺庙,给我感觉最深刻的是,寺庙内的绿化维护非常好,修整精致,每种植物都生长得郁郁葱葱,特别是数十棵古松深深吸引了我,只可惜这次来是求学书法,没带画包,但我还是兴奋地把前前后后能看到的古松,通过各个角度全部拍了照,希望回去后慢慢地将这些古松画出来,让它们永远留在我的画作中,这也是与松的情缘吧!

▲龙华寺古松之一

▲杨林 长乐未央(墨拓博古画)

▲龙华寺古松之二

▲杨林 汉风(墨拓博古画)

▲龙华寺古松之七

在寺庙中走走看看,便发现寺庙庭院正在升级改造中,很多古松都进行了加固,大部分古松边的黄土还没有铺上草皮,可见是新近移植的。再一打听,才知道这些古松是此番修缮园林,才添加进来,共有三十棵百年以上的古松。这些古松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培护的,不但每棵树姿各异,而且苍劲奇伟。

数百年的古松很难移植成活,要有比树干大十倍的土球,这么大的古松,移植的工程、难度和代价自然不小,也可能要移植数次方能成活,可想这次改造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之大概。当然,上海有气魄,也不缺钱,才会有这般佳话。而古松与古寺的绝妙配合,无疑为龙华寺添光增彩,三十棵古松的树龄加起来近达五千岁,增加了寺庙的古韵风貌和历史厚重感。它们在新时代的行进中,伴随着每天的暮鼓晨钟,护佑国家繁荣富强,百姓安居乐业。

▲上海龙华寺精美的中式屋脊

▲杨林 金玉满堂(墨拓博古画)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松树被赋予了很多文化和精神的内涵,由此成为中国山水画家百画不厌的树种。我同样喜绘松树,我的画室即为“松柏山坊”。家乡黄山也以奇松名闻天下,我曾数次上黄山写生画松。而到其它任何地方,只要见到有特色的松树,必然画之。松树坚忍不拔、傲然挺立的身影,永远是我作品中重要的表现内容,也是我个人的精神寄托。

▲黄岳画院“松柏山坊”正厅

▲杨林 黄山莲花峰

▲杨林在黄山写生画松

▲杨林,黄岳劲松图

自古以来,松树一直被奉为植物中的“寿星”,有“百木之长”的美誉,也是人们心目中长寿的象征,有言“寿比南山不老松”、“松鹤延年”等。正因为松树涵盖了丰富的人文寓意,使得山水画中的松树倍受人们亲睐,源远流长。

今天难得一次见到三十棵百年以上的古松,每一棵都富有画意,与古寺相映成趣,宛若从宋画中走来——螭干虬枝,奇姿险态,苍健雄伟,风骨神韵有如天助,意趣无穷。凡是古今文人雅士对松都情有独钟,他们赞之以歌,咏之以诗,述之以文,绘之以画,琼篇佳制不可胜数,丹青妙绘流传甚多。

如汉代刘桢《赠从弟》之二云:“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当代陈毅《青松》曰:“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南宋马麟描绘高士倚坐松下倾听其天籁之音的《静听松风图轴》,元代吴镇所画山松铁骨铮铮气节的《双松图轴》,等等。

▲杨林 松柏有本性(墨拓博古画)

▲杨林 松阴消夏图

看着眼前的这些古松,历经百年沧桑,风吹雨打,依然蓬勃生长,傲然屹立,无不令人称奇。虽然我不能确知这些古松是从哪里来,但它们一定来自于高山密林,带着山林的气息和野趣,唤起人们对自然山水的悠远情思,以及中国山水画图景想象的幽邃意境,实现“都市山林”的梦想,而过着如唐代李正封《贡院楼北新栽小松》所言“青苍初得地,华省植来新。尚带山中色,犹含洞里春……”的诗意生活。

▲杨林 延年(墨拓博古画)

▲龙华寺古松之四

▲杨林 终日吟天风(墨拓博古画)

▲龙华寺古松之三

如今,画家画松,就是画文人之心。而松图也蕴含了更多的人文含义,甚至包括消灾挡灾。这些从山中来到寺院的古松,恰好与佛家普渡众生的思想颇相吻合,也成为它们最后的精神家园。善男信女们每天都带着虔诚的祈祷和美好的祝愿,穿梭在它们身边,给上海这个大都市增添了一份历史的印记和宁静的港湾。

倘若以后有机会,我一定带着画包,坐在它们的身边,静静地用笔墨与它们作深层的对话,写下这隐藏在都市之中的《古寺劲松图》。而我与这些古松的相遇,正契合唐代皎然《戏题松树》:“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的诗心画意。

▲杨林 君宜官日高迁(墨拓博古画)

我于此呈现的这些书画作品,是探索和尝试将国画、书法、墨拓、篆刻、诗文等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紧密结合的统一体,自觉颇有古趣,或许也会引发人们一丝怀古的幽思,因而愿与同道共同分享。

▲龙华寺古松之五

▲杨林 云表龙璈(古琴拓博古画)

▲杨林 风雨运河情

▲杨林 万壑松风

▲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合影

▲杨林在上海龙华寺

辛丑端午后于芜湖 杨林

画家简介:

杨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黄岳画院院长

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

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

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

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