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杨林:《太平山水新诗画》之陶辛水韵

赛高部落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图文/杨林

▲杨林 渡口小景

▲芜湖陶辛水韵渡口

写在前面:明末清初芜湖籍著名画家萧云从,是中国实景山水画的重要人物,其经典版画作品《太平山水诗画》对后世影响深远。在明清时安徽太平府所属当涂、芜湖、繁昌三地,山水名胜众多,萧云从以写生为主,运用宋范宽、马远、夏珪,元黄公望、倪元林,明沈周、唐寅等诸名家之笔法,参以己意,实景写生创作,取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无一不具幽远之趣。此组作品,表现得既真实又有新意,43幅中没有雷同,各具特色,充分流露了画家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亦是我辈学习的楷模,今重履乡贤萧云从之路,再绘《太平山水新诗画》。

一、陶辛水韵

▲杨林 绿荷深不见

记不得从那一年开始,每到夏天荷花盛开的季节,我都会带着家人去陶辛赏荷,多年来也见证的水韵陶辛的发展。每年去陶辛赏荷是要坐船到湖中的“香湖岛”上去的,坐船顺水路走,水路并不是很远,却是赏荷的主要路径和过程,重要的是坐在船上,随风飘荡时的一种心情与心境,在盛夏时节特别的歉意。

▲陶辛映日荷花别样红

从水中看一路上的水岸人家是别韵味的,在陶辛水网纵横的水域中,尚能体验到很多自然的气息,水岸边的很多水草是自然生长着的,也还有很多坡岸,没有太多的人工堆砌的痕迹,是自然的土坡,树木由于水份充足生长的十分茂盛,陶辛的整个水域很大,因此是开放的水域,天气虽然较热,还是有很多的人在这样难得的水岸边钓鱼,让人感受到江南小镇特有的闲适生活。

小船划过时,也偶尔也能看到钓鱼者渔获时的喜悦之情,船上的人们也会随之而欢快,但每次我都特别用心关注两岸景色的发展与变化,找寻可以打动我的,可以入画的每一个切入点,从景区入口到湖心岛要经过2个桥洞,这是江南水乡的标配,是水乡人家相互走动的重要条件,当然家门前水岸边,有几条小船也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这些都是江南水乡的特色,也增加了浓浓的水乡韵味。更让我想起了周庄的双桥,只是陶辛的这两座是新桥,缺少周庄老桥的古韵,但在水中,小舟轻轻飘过桥洞时的感觉,也是挺不错的,因此一路上赏荷、观鱼、观景很快就到了“香湖岛”的“胭脂渡”,一个很美的名字。

▲杨林 陶辛水韵胭脂渡

▲芜湖陶辛水韵香湖岛胭脂渡

一上岛感受最深的就是一排又高又大的水杉林,从岛的这头一直延伸到岛的那头,村民告我这排水杉已经有50年的树年了,水杉本身长的比较快,50年的水杉都有五、六层楼高,远远望去十分高大茂盛,盛夏时节天气再热,走在大杉树的林阴小道上也倍感凉爽,这里也成了“香湖岛”上的重要打卡地。

▲陶辛水韵香湖岛水杉小道

陶辛水韵”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距市区约20公里左右。青弋江蜿蜒而过,是由圩田改造的水乡小镇,境内沟渠纵横,碧水环绕,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江南水乡。由于过去生活在江南水塘边的人们喜种荷花,乡镇府因势利导,逐渐发展成为现今的,以荷花为主题的独具特色的陶辛水韵景点。

现在属于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据史书记载,陶辛圩筑于北宋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系东晋时期田园派诗人陶渊明的后裔,率众筑堤围垦而成,是江南地区重要的水文化遗产。1999年“陶辛水韵”被评为芜湖市新十景之一,如今每年的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此赏荷、休闲、旅游,也有很多的画家来此画荷,我问过很多喜欢画荷的外地画友,大都也都是知道陶辛的千亩荷花,也有很多画友每到夏天来此画过荷花。

▲杨林 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林 水阔雨萧萧

二、水韵陶辛荷韵香 陶辛水韵最吸引人的莫过于赏荷花,去陶辛大部分是为了荷花而去,由于特殊的水域条件,非常适合于荷花的生长,加之近年来政府部门的大力开发与引进,如今在“香湖岛”的荷花塘中,可以说是汇聚了来自全国的荷花品种。很多人喜欢荷花,是因为荷花给人感触最深的是她那出淤泥而不染的品格,文人的描绘赞美,雅士的明志感怀,从古至今不胜枚举。的确荷花是与众不同的,她不惧暴雨和烈日,在夏天她盎然开放的那么灿烂而美丽。我每次在荷塘边,总能想起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每次去清华园也总会到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荷塘边去走一走看一看,如果是赶上夏天,荷塘中的荷花盛开,你是能够充分的感受到朱自清荷塘月色的美妙景致,清华园的荷塘不大,却因为朱自清的《荷塘月色》而名满天下。眼前的陶辛水韵荷塘,荷叶接天连地,层层叠叠,满眼的绿色,给这浮躁的季节平添一分宁静和清凉,错落开放的花儿,或红,或粉,或白,或残红落尽,荷蓬嫩绿,给人无限生机与希望,因为我喜欢荷花的勃勃生机,无穷碧绿,微风吹过的荷香,伴着荷叶的清爽,沁人心脾,坐在荷塘边写生画画,是再美妙不过的享受了,因此我也是喜欢走在荷塘边赏荷的感觉。

▲陶辛接天莲叶无穷碧

▲杨林 陶辛荷韵十里香

▲杨林在陶辛水韵写生

▲杨林 碧荷生幽泉

▲杨林 暗香浮动

荷花开放的季节是比较长的,从6月到7、8月,很多的荷花会陆陆续续的逐渐开放,所以赏花的季节也是较长的,而我却特别喜欢秋天的荷塘,秋天荷塘的美,别具一格的,有着一种“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枯劲与沧桑,特别的入画,尤其是老荷残莲,用破笔枯墨加淡赭,直入素纸很有禅意,更显幽远之境,而唐.李商隐“……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是对这种意境的经典妙语。

▲杨林 池上秋开一两丛

我也是最喜欢在秋冬的时节来的荷塘,而忽是飘雨或下雪天,荷塘是静谧的。荷叶有些已经全部枯萎了,蜷缩起来,浮在水面上;有些还坚强地挺立着,有些叶子被风吹雨打过后,只剩下如蜘蛛网的枯胫,有的还半青半黄,尚留有春天的气息,偶尔可以看到几个莲蓬,被荷梗和枯胫顶立在荷塘中,不愿将莲蓬头低下,像一个个高举的麦克风,独自高歌,在静谧的荷塘里倒映着,展现了镜天无一毫,唯有枯蓬在的意境,枯荷、枯蓬、枯枝交错着,无论是在雨中或雪里,其意境的美妙,是只有站在荷塘边,欣赏残荷之美的人才能体会到的。

如果是晴天,阳光下,小鸟也偶有停在这枯枝上,又或飞来飞去,而又匆匆飞过,寒风轻轻吹来,像在抚慰它受伤的心灵,明年的春天她还会带给我们一个美丽的邂逅,我还会再次坐着小船,轻轻的划到莲荷的中心,带着画笔静静的画着我心中的莲荷。

▲杨林 荷气衣香

三、大师笔下莲荷香 对莲花的崇拜与喜爱,自古以来均渊源流长,莲花和佛教中的莲花座是相通的,传统吉祥图案中的宝相花也是莲花的变型等等,莲花在中国传统图案中是出现最多的图案之一。历代艺术家也有很多喜欢画莲荷,留下来表现莲荷的作品无数,如现代的齐白石老人就极爱画荷,且作品数量众多。

他画过晴荷、雨荷、枯荷、盛开的荷花、以及小荷才露尖尖角等等,白石老人从小生活在湖南的乡间,荷花又是夏天开的最旺盛最多的花,画家仿佛要把满腔的乡思之情,都倾泻在这些熟悉的物象上,这些都是他小时候生活中,所经常见到的植物,他再熟悉不过了,他曾说过“我绝不画我没见过的东西”,所以他的作品,那怕是一个小小的昆虫,都表现的那么的生动有趣。对于荷花,他即使是晚年也是喜欢经常画的,他曾在自己满意的一幅《荷塘》作品上,题诗咏荷,借诗画以抒怀,诗曰:“少时戏语总难忘,欲构凉窗坐板塘,难得那人含约笑,隔年消息听荷香”。多年后忆起,老人心中依然是喜乐之情溢于言表。

齐白石的作品,开创了红花绿叶的大写意风格,这个是前辈水墨画大师作品中所少见的,也少有敢为之的,而这种红花绿叶的作品,在齐白石的荷花类作品中又是表现的极为突出的,齐白石对心中故乡的依恋, 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让他笔下“红花墨叶”的荷花拥有了不同于文人画的平民气质,即色泽鲜艳奔放,又富于生活情趣,这些如果没有来源于生活的真情实感是很难做到的,也更让我们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的重要性。

▲杨林 霞光暗渐无

清 石涛也有很多关于荷花的作品和诗文,如他在《新花新叶添新涨》作品中的题诗:“新花新叶添新涨,偏称晚风花气长。花插胆瓶烧烛赏,叶馀水面覆鸳鸯”。再如他的《题画墨荷》“荷叶五寸荷花娇,贴波不碍画船摇;相到薰风四五月,也能遮却美人腰”。

石涛的荷花不同于齐白石,他基本都是水墨荷花,少有着色但仍然是满纸纷芳,自然中的荷叶很大,特别适合中国画的泼墨写意,荷叶如盖有如大大小小的伞,重重叠叠一望无际,大小穿插自然纷披,荷花则在其中若隐若现。荷叶的黑,同荷花的白和粉、荷叶的实同荷花的虚,通过笔墨的枯湿浓淡表现,形成鲜明对比,极富美感。留白处虽不着一墨,却让人分明有静水流声的动感,这正是中国画的妙不可言之处,荷花雍容典雅的君子气度,在石涛的笔下表现的淋漓尽致。

▲杨林 朝日朝霞无限好

荷花除了花美叶美,满塘飘香外,还能给我们带来美味的莲藕,秋冬时节是餐桌上的美食,莲藕的做法很多,老百姓非常喜欢食用,画家也喜描绘莲藕,是传统清供画的重要素材,清人罗聘(扬州八怪之一)在其作品《莲藕图》的题识上有:“水上摘莲青的的,池中采藕白纤纤,却笑同根不同味,莲心清苦藕芽甜,两峰道人并题此诗”,此作品极富禅意与生活情趣,可见古人对莲藕的珍爱。

▲杨林 莲心清苦藕芽甜

▲杨林 岁朝清供

▲杨林 莲藕图

今天我们不论从青藤徐渭、再到八大山人,以及现代的潘天寿、张大千等诸多大师,无不对荷情有独钟,我也喜画荷,喜欢荷花“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之品格,以及“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夏日浓艳之美,秋日枯劲之品格,冬日寒禅之意境,因此陶辛我是每年都会如约而至的,如今我的工作室就在陶辛镇的七房村,来去都要经过大遍的荷塘,就能更好的感受到荷花一年四季的变化了,这真是一件极美的佳事。

▲杨林 莲塘小道写生

▲杨林陶辛水韵写生实景图

如今陶辛水韵的莲花种植已经达到2万亩,品种有500多种,前不久还听说今年长出了“并蒂莲”这是多年难得一见的,在数万棵的荷花中,偶尔才能长出,自古以来“并蒂莲”就被人们珍视,并被赋予很多美好的寓意,古人认为:“并蒂莲”茎杆一枝,花开两朵,是同心、同根、同福、同生的象征。今年洽逢建党百年,国泰民安盛世太平,人民生活幸福,也正合这“并蒂莲”的美好祝福。

▲陶辛美丽吉祥的并蒂莲

▲杨林 香露

▲杨林 年年有鱼

写在后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所面临的时代已经和萧云从先生的时代完全不同了,今天的中国繁荣昌盛,国富民强,我们不但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段,芜湖的区域也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中发展壮大,从芜湖博物馆,芜湖历史沿革表中可以发现,芜湖有记载的最早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最早出现太平洲的时间,应该是(公元1111年),至明、清改为太平府,明、清时太平府下辖,芜湖县,繁昌县,南陵县,如今过去的庐州府无为州,也划归芜湖市管辖。

▲杨林 涉江弄秋水

可见芜湖的版图是在不断的变化和扩大中,我们有必要用今天的眼光,画出我们今天最新最美的太平山新诗画,这也正好契合了诗画我们今天太平盛世的主题思想,我将延着这个方向一直画下去。

▲杨林 神仙贵寿

▲杨林 江南圩田

▲杨林 岁寒佳品

画家简介:

杨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黄岳画院院长

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

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

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

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