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宠书法以“拙”为美,实力不在文征明与祝枝山之下,影响400年

赛高部落

说到草书,很多人会想到怀素、张旭这些大名鼎鼎的草书大家,但是在明代的书坛上有一位书法家,他的草书承前启后,继承和拓展了怀素与张旭的草书精髓,在明代无出其右者。

大家对草书的印象大多是流畅飘逸,但是王宠的草书却带有一种拙气,他以拙为巧。王世贞曾说,王宠的书法不同于文征明,文征明书法流露出一种文雅之气,王宠的书法则呈现出拙气。他能在吴门书派占有一席之地,正是他书法之中具有生拙感,让人在在雅致之外,想到古拙的韵味与气韵。这种古拙不仅仅是他的书法古朴拙气,也是王宠品格的一种象征。

王宠的书法虽然是以拙为美,但是他并没有像其他书法家一样,把碑学之中的古拙与书法的其它元素孤立出来,而是把碑学和帖学相融合,寓巧于拙,最后表达出一种精心构思的“巧”。正如人们常说大巧若拙,正符合王宠的书法。

有些书法看似精巧,实则没有传统书法之中的根基。而王宠草书,并不是一味地追求书写的迅疾,他的草书在运笔上相对缓慢,点画含蓄内敛,笔画态势富有稚趣。明代邢同曾评价王宠的书法根基源自王羲之和王献之,有文征明的雅致和祝枝山的奇崛,从邢同的话中可以看出,王宠师法晋唐,其书法造诣不在文征明和祝枝山之下,所以他能成为吴门书派里崭露头角。

王宠书法之中的拙气影响很多人,他的这种书风和书法审美成为书坛的新风向。当然,王宠书法之中的拙并不是刻意为之,是自然而成。宋曹的《书法约言》中曾这样说,熟则巧生,又须拙多于巧,然后才有真巧。何谓真巧,这也不难理解,我们可以把它理解成两种意思,一种是自然流露的巧,一种是书法家技法上的巧,而王宠深谙其中道理,所以在这方面做到了高境界。

清代书法家傅山曾经提出宁拙毋巧、宁丑毋媚的审美观点,但是后来这种书法思想被曲解,有些书法家一味地求拙求丑,偏离了傅山对书法的初衷。虽然傅山一生践行着这一标准,但是从整体成就上仍然没有超越王宠。

所以说书法之中的拙并不是刻意而为之,而是书法家的学识修养和知行合一的结果,如果是刻意为之,那就是真的媚俗了。从王宠的这幅书法之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在笔法上还是在章法上,都有着拙气之美。

我们欣赏怀素或者张旭的草书,会发现他们的草书在字与字之间有很多相连的笔画,追求一种流畅之美,这样的章法却不被王宠所爱。王宠的草书在字与字之间相连的笔画并不多,他通过起笔和收笔做到了前后的连带和呼应。

在墨色上变化丰富,一个字之中笔画有粗有细,墨色浓淡结合,增添了书写的意趣也增加的书法的气韵。王宠寓巧于拙,书法之中也带来了几分雅致之气,这种雅致一方面来源于书法之中的拙气,一方面来源于他取法高古和人品高旷。陈奕禧曾说王宠的书法有古雅之气,可谓是一语中的。这种雅致之气是他在学习晋唐书法的时候有所取舍,以学养育之,以人品化之,以拙取巧,合成而雅,一洗媚俗之气,达到了疏拓遒逸的艺术境界,为后世书坛做出了典范。

只是王宠只活了39岁,英年早逝,让人惋惜。如果他能像别的书法家一样活到七八十岁,甚至五六十岁,他在书法上取得的成就远远不止于此。虽然他英年早逝,但是在明代书坛上能出其右者寥寥数人,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书法大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