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的意趣和幽默感,才是画中的重点!
齐白石从一个木匠到艺术家,堪称艺术界大器晚成的典范。那么齐白石的画作之中究竟有什么特点,能让他在画坛声名鹊起呢?
关于齐白石绘画之中的构图、笔法和色彩的研究有很多,但是齐白石画中最主要的特点并不是这些,而是幽默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趣”。
“趣”是精神生活的一种追求,也是一位艺术家对客观事物的感知,同时也是传统绘画之中的美学范畴。齐白石通过观察客观事物在主观思想的融合之下,所形成的一种艺术形式,这种艺术形式诙谐幽默,富有趣味。
传统绘画讲究趣味,不论是工笔还是写意,如果一幅画缺少趣味感,那么这幅画称不上是一幅上乘之作。齐白石画中的“趣”事真实流露,并不是刻意为之,他曾说过自己不画没有见过的事物,不会凭空想象,做到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审美标准。
齐白石画中的“趣”首先来源于他的童年,齐白石自幼生活在乡间,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孩子。在齐白石后来的自述中曾说童年和小伙伴们最大的乐趣就是养草虫、看草虫,这些田野里的小虫子给他带来了乐趣。
也正是这种玩耍之中,让齐白石对身边小事物着迷,他也开始画这些常见的小虫子。当时的齐白石是没有经过任何老师指点,而是自学,也许是因为没有束缚,齐白石的画反而自然天真。
直到后来,齐白石拜在了胡沁园的门下,在绘画的技法上有所改变,但是他内心的童趣却始终没有改变,伴随着白石老人的一生。
齐白石画作之中的“趣”还来源于他的游历,在40岁之后出游五次,每一次都增加了他的胸襟,开阔了视野,这种经历成为齐白石的一种乐趣。
他把这种乐趣融入画作之中,同时他由工笔写实风格转向大写意,对徐渭、八大山人的画作有着浓郁的兴趣,前人画中的意趣也潜移默化影响着齐白石。
齐白石画中的“趣”第三个来源是他的艺术审美,齐白石曾说过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则媚俗,不似则欺世。
“太似”指的是照搬客观事实,比如在绘画上一味地求像,没有经过自己主观思想的融合,这样的画难免有呆板之气,失去了传统绘画的意趣和美感。“不似”指的是在艺术创作之中不遵循客观事实,过分夸张,脱离了传统绘画的意义,所以在绘画上要有所取舍,抓住客观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夸张变形,才得妙趣。
这点在齐白石的人物画之中尤为明显,从他传世的人物画之中可以看出,人物的头部儿童化,从而使整幅画有几分天真可爱之感。
在当时的画坛上吴昌硕名气很大,然而齐白石却能在吴昌硕的影响之下另辟蹊径有所成就,这离不开他画中的“趣”。如果说吴昌硕的大写意具有文人气息,那么齐白石的大写意更多地注重一种拙趣,他将文人画中的气韵融入到了乡野之间,也就是后人所说的接地气,从而形成了雅俗共赏的艺术格调,这也是齐白石能从众多画家之中脱颖而出的原因。
齐白石的“趣”不仅仅表现再绘画的表面形式上,而是富有更深层次的内涵。齐白石把自己的艺术审美和内心情感融入到了绘画之中,形成了齐白石独有的艺术语言。
绘画也是一种语言,正如人说话一样,有的人说话比较高亢、有的人说话比较婉转,也有的人说话比较诙谐幽默,不同的人说话方式不同,绘画也是一样,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语言,读懂了画家的艺术语言也就读懂了画家的一生。
齐白石的这些人物画,有些形象本该是以严肃的形式表达出来,但是齐白石没有这样做,他改变客观事实,增加画面意趣。比如下图,一位老人在小憩,赤脚而眠,从洒落到地上的杯子可以看出画中人物经历了什么,给人一种深远的想象和画面感。
画面之中没有过多的背景装饰,着重刻画了人物的形态,把造型和意趣兼得,体现了白石老人精湛的艺术手法。
齐白石画风经历了数次改变,最后以大写意画风崭露头角,并不是因为他画的多么像,而是他画作之中的意趣,这种意趣表达了他积极向上,乐观的人生态度,是他对生活的感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