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杨林:《太平山水新诗画》之七房艺术村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图/文:杨林
▲杨林 闲居七房
▲杨林 七房艺术村小景
▲七房艺术村小景
写在前面:明末清初芜湖籍著名画家萧云从(1596—1673)是中国实景山水画的重要人物,其经典版画作品《太平山水诗画》对后世影响深远。
明代,太平府直隶南京;清时,改属安徽,下辖当涂、芜湖、繁昌三地,山水名胜众多,萧云从以实景写生创作为主,运用宋范宽、马远、夏珪,元黄公望、倪瓒,明沈周、唐寅等诸名家之笔法,参以己意,取法自然而高于自然,无一不具幽远之趣。
此组作品,共四十二幅,毫无雷同,各具特色,充分流露了画家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亦是我辈学习的楷模。今重履乡贤萧云从之路,再绘《太平山水新诗画》。
一、艺术七房村
▲杨林 七房村口小景
七房村是芜湖市陶辛镇下辖的一个普通村庄,规模不大,约有五十多户村民。据村中长老说,七房村中的村民大多姓“承”,“承”姓是小姓,其实他们本来不姓“承”,而姓“朱”。唐朝时,从中原地区移民于此,是一个大家族,共有九房。目前在七房周边,还有四房、五房、八房村等。明朝时,为了避讳皇族的“朱”姓,而改为“承”姓。
▲杨林 艺术七房
当今,七房村中年青人大都外出创业和打工,使得大部分房屋闲置,甚至破败。前几年,油画家承杰先生响应国家振兴乡村的号召,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将村中老宅基地上一间间破败的农家老宅,以及残垣断壁的院落利用起来,使这里变成了一座艺术村,文化村。
很多画家、艺术学院教授和学生、艺术爱好者常常慕名来村里游览、写生、摄影,还有各类艺术家入住于此,如书画家葛国良先生、油画家承杰先生、国画家丁汛先生、工笔画家李晓明先生和我的艺术工作室,戴锦荣先生的艺术沙龙、陈庆女士的艺术养生馆,以及十几所高校艺院和画院创作基地等。
▲葛国良 书法马头墙酒赋
▲葛国良 峭壁如削一万仞
▲杨林 七房承杰艺术馆
▲承杰 油画作品①
▲承杰 油画作品②
▲丁讯 中国画作品②
▲丁讯 中国画作品①
▲七房李晓明工笔画馆
▲李晓明 工笔花鸟作品②
▲李晓明 工笔花鸟作品①
▲杨林 七房李小明工笔画馆
当我们在七房村那些经过艺术加工的老宅前信步而行,就会发现即便近乎坍塌的老宅墙壁,不论石灰墙、红砖墙,还是土坯墙、水泥墙,一幅幅经过变形夸张而具有专业水准,颇负艺术感的卡通画、人物画、静物画、风景画,以及蕴含奇思妙想的字母组合,别具特色,有着强烈的艺术冲击力,创造了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给人们带来艺术的享受和丰富的联想。
有时还会在村中小道边、角落里,看到一些形态各异的现代雕塑,有的色彩艳丽,有的造型抽象,极具现代艺术气息,这些都是艺术学院大学生们,用油彩绘制的墙绘和集自全国各地的雕塑作品,使这个名不经传的村庄俨然成了一个艺术村。
在七房村,触目可见色彩斑斓的彩绘和形态各异的雕塑,完全不同于其它村庄,一幢幢普通民宅的墙壁和院落,虽然破旧残缺,但经过艺术加工而焕发出勃勃生机,也成为艺术家展示自己巧妙构思的绝佳场地,当是旅游、写生和摄影的好去处。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外观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茶室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展厅①
二、杨林艺术工作室
我的艺术工作室,坐落在七房艺术村的中心广场边,我喜欢这样的空间和环境。在这里与农家为邻,与乡野为伴,不同建筑的混搭、色彩的混搭、物品的混搭、生活的混搭、人群的混搭,似乎在这里一切都是混搭的,这些混搭构建在一起的结合体,却是那样的谐调,给了我很多意想不到的艺术构思与想象空间。
艺术有时是需要这样的引发与冲击,新的环境,新的体验,才能产生新的艺术灵感。在这里生活完全没有压力,可以放松心情,放慢脚步,村中诸多的无序景致,信手拈来就是一幅写生作品,换个角度又是一幅好画,当我无意间挥毫洒墨,将这些混搭的东西组合在一起,却形成别开生面的艺术语言,莫不让我欣喜。
中国画的艺术范式,千百年来千变万化,唯独不变的是笔墨精神,把握了笔墨精神,怎么变都不会失去其精髓所在。
▲杨林 陶辛七房艺术村小景
▲杨林写生在七房
闲暇时,我喜欢在村中漫步,村子不大,但田野广阔,沿着田间小道,会有一种永远走不到头的感觉,艺术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常言艺无止境,就是这个道理。在七房,不论于田间、地头,还是于村中的小道上漫步,你都可以心无旁骛地感受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想画就画,不想画就与村民漫无边际地聊聊家常。
▲杨林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
▲杨林 闲居七房
我的工作室是由一座二层民居楼改造而成,一层为两个展厅和画室,还有一间茶室;二层为客房;三层为露台,是集展览、交流、笔会、观景为一体的艺术园地。村中的民居大都是二三层,因此在露台上放眼望去,可以一览无余地观赏村中的景色。我已经选好几个角度,待天凉时,一定於此画七房村的全景图,留下我在七房村每一个美好的瞬间。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展厅③
▲杨林 印象七房
三、白石的启发与我画七房村
众所周知,齐白石是我国近代国画大师,名声享誉中外。尝云:“善写意者专言其神,工写生者只重其形。要写生而后写意,写意而后复写生,自能神形俱见,非偶然可得也。”此虽片言只语,但细细品读,却十分经典。这一点,我在七房村的写生中感受尤为深刻。
▲七房实景图4
▲杨林 七房水岸小景
初到七房,只觉得七房有独特的艺术氛围,但并没有引发我太多的创作冲动,因为这里的建筑大都是新旧混搭,看上去很普通。可转念又想,这是我熟悉和生活的地方,总该去画一画。当我动手画之后,竟然逐渐喜欢上七房的建筑和环境,一个看似杂乱无序的小村庄,在笔墨上反而有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和余地。
▲杨林 多彩七房
▲七房实景图3
画七房是由偶然而到必然的过程,我特爱写生,在七房写生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可能很多朋友并不认为七房有什么特别的,可画的,或者能引起自己去写生的冲动。这不禁让我想起齐白石的画,他画的几乎都是生活中极为普通的东西,如栅栏、犁耙、扁担、竹篮、木凳、家禽、蟹虾、昆虫等等,无一不被他表现得栩栩如生。
这些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东西,在他眼里都可以入画,而且画得那么生动,趣味盎然。可谓他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换言之,他通过手中的笔墨将生活中的常见俗物雅化成艺术作品,从而打动自己和观众。
当然,这需要一个漫长的修炼过程,而不是一蹴而成。我们从齐白石留下来的一些画稿可以清晰地看到,他在创作前,往往对所绘对象进行大量细致地观察、写生、研究以及反复修改,最终完成自己满意的作品。
▲杨林 七房晨曦
我在实践中发现,七房村那种杂乱无序的、独特的、混搭的天然景象,用中国画的笔墨表现起来,似乎更能放得开,而不太受物象的约束,加上又是自己遊目已久的景物,画熟了,放开了,笔墨就能华滋,物象就可掌控,正如清郑板桥《题画竹》所云:“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
▲杨林 乡韵
我刚开始画七房村的时候,比较拘谨,放不开,偏重形态的表现,容易被物象所困。随着所画数量的增多和经验的积累,原本那些生活中的普通物象,慢慢地烂熟于胸,仿佛融入到自己的呼吸和血液中,笔墨自然洒脱,取舍渐趋大胆,一出手就是想要的那种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其兴奋和快乐无以言表。
齐白石认为绘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这确是颠扑不破的至理名言!他的绘画,用笔凝练沉雄,造型取其大意,色彩鲜亮明丽,视觉冲击力强,与实际物象的形态和本色,即在似与不似之间。这对我在七房的写生有很大的启发。如《七房节度使巷》这张画的主体,是七房村的一个小门巷,名曰节度使巷。其周边的环境比较杂乱,如果不大胆取舍,就会被眼前的物象所束缚。
我在动笔时,果断舍弃了左下脚的树木杂草、衣架和衣服等物,大胆运用了中国画中虚多实少的写意手法,意象性地将所需物象整合为一个块面,与整幅作品中的线形造型形成对比。对右边房屋前的一堆杂物,则用淡墨线条将大块的塑料布堆概括成整体,再以墨线勾勒出边上经过取舍后的杂物,既丰富了画面,又浑然一体。房屋的墙砖没有过细地刻画,而是留出大面积的白墙,衬托前面的杂物和中间的红砖门。在整个创作过程中,力图放开笔墨,充分展现中国写意画特有的水墨意趣和魅力。
▲杨林 七房节度使巷
▲七房实景图6
《七房无名小巷》画的是我工作室旁边的小巷,站在工作室的门口抬眼即见,景象同样杂乱,因此我在构图上根据画面的需要,将小巷两边的建筑群都进行了必要的精简、变形和夸张,有意使之左高右低,从而弱化其过强的透视关系,以增强画面的层次和错落,同时用丰富且有质感的笔墨线条,对这些经过整合的物象作技术处理,以不规则的线条打破垂直线的刻板与雷同,使画面更加生动有趣。
▲杨林 七房无名小巷
▲七房实景图7
以前我写生比较追求作品的淡雅,不敢用太鲜艳的色彩,而在七房写生中,开始大胆运用以前不敢用的颜色,并与那些杂乱无序的建筑和物体紧密结合,创作出有新意的作品。
如《六尺巷》这幅小景,景物较为简单,但有了画面左边的彩绘墙烘托,而立显丰富。我在画的时候,把左下角的植物等,统一在整体的笔墨效果中,墨色的沉稳与变化,对画面的谐调起到了稳定作用,同时把墙壁上的彩绘凸显出来,尽可能在自然的色彩变化中,寻求色调的统一,使彩绘墙画面不花,为了与之呼应,再将六尺巷红砖门、瓦屋面以及其它墙面和门上,都略加点染少许的关联色,力求达到整幅作品色彩丰富而谐调。
▲杨林 六尺巷
▲七房实景图2
而《岁月留痕》这幅作品,是追求以中国画的笔墨渲染出油画中的光影变化,墨韵浑然,色彩斑驳,有油画的效果。
实际上,真实的景物很平淡,色彩反差不大,可在夕阳西下时,金色的阳光撒在这些普通的民居上,本来单调平泛的建筑因为有了光的作用,色彩奇跡般地鲜活起来,就像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而使人精神焕发,心情愉悦,心中的世界也因此绚烂多彩。
我时常陶醉在这样令人遐想的景致中,于是便产生了以画记录它的想法。此作既源于自然又异于自然,是在一气呵成的精神状态下完成的,是我对写生的感性认识与心灵表达,也是将西画中的一些色彩变化,有机运用到国画作品中,值得深究。可以说,这正是七房的独特为我提供了探索和尝试的机会,也激发了我创新的兴趣和勇气。从完成的作品来看,别具一格,突破了故我。
▲杨林 岁月留痕
▲七房实景图5
最近我常想,为什么中国画就不能大胆地用色呢?自然界的色彩原本就很丰富,赤橙黄绿,青蓝紫黑,无色没有,到处可见。既然淡雅可行,鲜艳也就可用,只要笔墨掌控恰到好处,搭配和谐合理,同样具有文人画的韵味和意境。
齐白石就实现了传统文人画与天然朴素美的完美融合,他的大红大绿给传统文人画注入了新鲜血液,创造了具有时代感的作品。因此,我们必须在创作中解放思想,突破陈规,充分发挥笔墨技巧,对生活中的普通物象,进行高度提炼,灵活变化,大胆交融,从而创作出既有传统底蕴又富有创新精神的作品。
▲杨林 水岸七房
我在七房的艺术之路刚刚开启,今后将继续在这里观察和发现,探索和尝试,努力创作出更多更新的作品。
四、展望七房村
目前国家和当地政府,都十分重视乡村建设与发展,七房村恰好赶上这个好时代,现在每一个特色乡村小镇,都是一个现代化农村的新样本。七房艺术村,已经和七房艺术粮仓合为一体,共同打造,是芜湖市唯一拥有艺术气象的村庄,相信在国家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会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加入,前景更加广阔,生活更加美好。
▲杨林 七房村中小道
写在后面: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与萧云从先生的时代完全不同。如今的中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我们不但有了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手段,而且芜湖的区域也在不断调整和变化中发展壮大。
芜湖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但立县始于西汉武帝元丰二年(前109),隶丹阳郡。歷至明清,属太平府。而太平府于民国元年(1912)撤废。芜湖也早由县发展为现在的市,管辖五区一县,代管一市,面积有6026平方公里。
因此,我们有必要立足当下,面向未来,画出最新最美的太平山水新诗画,这也正好契合了太平盛世的主题思想,我将沿着这个方向一直画下去!2021年8月杨林
▲陶辛七房艺术村村口
▲杨林 荷韵七房
▲杨林 七房村中小广场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外观橱窗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外观③
▲七房杨林艺术工作室外观②
▲杨林 玉雪窃玲珑
画家简介:
杨林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安徽黄岳画院院长
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
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
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
书画大奖赛一等奖
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
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
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
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
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
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