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杨林与墨拓博古山水画的情缘:意与古会

赛高部落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杨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图文/杨林

一、观古

在黄岳画院有一座名曰“观古”的水榭,是我的画室,室匾是由清代篆刻大家黄牧甫所书的篆书木匾,四周院墙内汇集了收集于徽州各地的名碑刻石近百块,均为记功载德之益碑,每于此临池作画,似与古人心灵相通,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长期在与先贤的赏玩交流中,便有了更多地思考,前人的生活场景与状态,时时萦绕在我的脑海,“意与古会”的创作灵感油然而生,那时便有一种莫名的喜悦与快慰!

二、玩古

收藏与鉴赏,是传承古代优秀文化艺术和向古代艺术家学习的最佳途径。在印刷术尚不发达的古代,书画家们除了口传手授,大多通过收藏历代法书名画和鼎彝碑刻,来满足自己的研习之需。

而我们的条件要好得多,不仅可去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等参观和阅览,也可收藏几件心仪的作品,挂在厅房,上手把玩,或与同道品鉴。

收藏并非名家就好,应以艺术水准的高低来衡量,弘一法师的行楷对联“一心求佛智,平等行世间”,就是我收藏的一幅非常喜欢的作品,它道出了智者的处世哲学观。庄子所言“与古为徒”,是先人经验的总结,是我们前行的大道。

三、金石博古

金石博古,是中国书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似乎更能表达历史与文化的意蕴。而传拓技艺,使金石博古得以传承,是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

金石,是指镌刻文字、颂功纪事的钟鼎碑碣,广义上还包括简牍、甲骨、玉器、砖瓦、封泥以及各类器物等。

而传拓技艺是用纸和墨及传拓工具,将铸刻在这些器物上的文字或图案捶印下来的一种方法,至今已有一千余年的历史,为中华文化遗产的有序传承,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以拓片为创作体裁的题跋与绘画即二度创作,是从清代盛行起来的事,有记载的最早的艺术家应该是六舟和尚。它之所以风行,一是体现在对传拓器物的认识,所谓识其雅趣;

二是体现在文体与绘画匹配的拓片品鉴、考据及阐发,所谓文辞雅正,画以增辉;三是体现在题跋绘画的笔墨风格,与拓片协调一致,所谓宾主相发,让拓片焕发青春,意义非凡。而当时的六舟、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等均是博古大家。

四、乡贤黄牧甫

在墨拓博古入画大家中,我的乡贤黄牧甫即为此方高手,我也数次拜谒先生在黟县黄村的故居“旧德邻屋”,虽只残留老屋数间,且无后人,也未保护,往昔的“旧德邻屋”青石门匾已经损坏,好在损坏前,尚留存完整的拓片,使其精神永存,艺术生辉,也让我们能够目睹当初的神采。

每次拜谒,站在黄牧甫曾经生活和居住的老屋中,似乎与之有着穿越时空对话的精神享受。如今黄村的正街上,已建起了黄牧甫纪念馆,展厅四周挂满了高仿他各个时期的书画篆刻作品,虽然不是真迹,但同样让我流连忘返。

黄牧甫在博古画的创作上,给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文化遗产,作品众多,至今在家乡黄山市博物馆、黟县档案馆仍珍藏着他数十幅博古作品,风格独特,古趣烂然。他的作品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地方,极大地开启了我们的智慧。而他的书法、篆刻、绘画对后世影响更为巨大。

五、与墨拓博古山水画结缘

山水画的创作,需要有博大的胸怀,它是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神和内在潜质的艺术。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学习山水画。从表面上看,山水画的学习和创作,是对笔墨的把握,实质是个人内在潜力的开发和充实。

山水画家只有平时不断地训练,从临摹古代优秀作品,再到自然山水的写生、创作,修心悟道,久而久之就会激活内在的潜力,找到自己的使命,从而实现人生的圆满自足。墨拓博古山水画,以其特有的历史意蕴,而焕发出独特的魅力。我与它则在这千年的文化传承中,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幅画作,记录了时光与岁月,这个时光是人间的变化,这个岁月是流逝的沧桑。墨拓古人的每一件作品,都是时间的穿越,百年甚或千年,从悬崖绝壁的礼佛拜观,到驾车驰骋的沙场将士……无不向我们讲述过去的历史。

用笔墨营造史境,笔是岁月,墨是时光,人生是在岁月与时光中,品尝百味。一幅墨拓博古山水画的内涵与意趣,有别于普通山水画,需以特殊的艺术语言,将中国传统的墨拓和山水画融为一体,既是对过去历史的探寻和沉淀,也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传承,蕴含着作者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

具体地说,一幅墨拓博古山水画内涵与意趣的表达,并不是墨拓图案与山水的简单拼接,而是以墨拓图案内容为主题,加上作者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精心的笔墨加工,从而达到情景交融、意与古会的全新境界。

以笔墨写意,是中国画永恒的主题。墨拓博古画一旦与之融合,就会达到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必将为这门学科的研究与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一件墨拓的考据与研究,最终题在画上,是中国传统诗文书画有机结合的完美体现,也是一幅博古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现在不少中国画家已不敢用书法在画上题诗文了,这也是中国画发展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当然,墨拓山水画,对我来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摸索的过程中也有着很多烦恼、挫折和失败,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

六、自拓自画

博古山水画的创作,必须深入生活,走进自然,寻找适合自己的创作素材,才能真正达到寓古于今,别开生面。因此,我每到全国各地走访,不论是写生还是游学,都会关注那些石雕石刻,有机会就拓下来,带回去慢慢地品味、构思,挖掘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使意境得以升华,最终完成一幅完整的墨拓博古画。

创意与构思成功与否,是博古山水画的关键所在。而拓的过程,就是创意构思的过程,也是画的过程,是拓也是画。实际操作中,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摆放拓片位置,取舍画面图案,掌握墨色变化,灵活机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如我在拓“第十三因竭陀尊者”时,就将阴刻的尊者周边全部留白(一般墨拓四周都是黑的,不利于绘画),给自己補绘场景留下了极大的空间。总之,怎么适合自己画,就怎么拓。

从自己拓制并補绘的体会来说,墨拓山水画的发展与创新,肯定需要作者参与到拓制的过程中来,这样才能走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七、墨拓博古山水画的意义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大都是画家用笔墨将自己对自然山水的感受表现出来。而墨拓博古山水画与其有所不同,其墨拓的图案,对于作者的创意引发,具有跨越历史的不凡寓意,非传统山水画可以比拟。

因此每一幅墨拓山水画作品都意境幽远,发人遐思。甚至同样的墨拓,创意不同,最终的效果也会迥异,如我的“第十三因竭陀尊者”,就是这样的作品。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文化古国,散落在民间的历史遗存众多,如果不及时发现整理,很多都会在时间的流淌中逐渐消逝,这是十分可惜而又可悲的事情。黄牧甫故居“旧德邻屋”门匾的损坏,就很能说明问题,但因为有拓片,我们还可以感受它当初的风采。

而墨拓博古山水画的创作,正是将这些散落民间的文化遗存,收集整理出来,重新加工、挖掘和利用,这是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应努力将之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