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杨林:观古亭中画书斋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杨林,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黄岳画院院长、徽州碑林艺术馆馆长,零界点:朱零山水画研究会副会长。曾获全国首届扬州八怪杯书画大奖赛一等奖,尚意2017全国美展最高奖(中国美协)、2018中国福州海上丝绸之路中国画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入选2017泾上丹青全国美展(中国美协)、入选2018山水砚都多彩肇庆全国美展(中国美协)、2019年弄潮杯全国中国画大赛优秀奖(西泠印社主办)、2019首届吴昌硕国际艺术大奖赛二等奖(西泠印社主办)、2020“中国美术世界行”成果汇报展最高奖(中国美协)、建国70周年安徽省美术大赛优秀奖(安徽省美协主办)、2017年安徽省美术大赛最高奖第四届“弄潮杯”钱塘江金石竹木拓片展二等奖(西泠印社)等。
图文/杨林
从宏村黄岳画院院墙的月洞门朝院内望去,一四方水榭翼然池塘之上,上有牧甫先师题的“观古”二字匾,水榭通体全木结构,四面由老旧木雕花格门窗按传统古建结构建造而成,拙朴低调,信手推窗,“吱吱呀呀”的声音便传递出年轮更替的气息,将水榭摇曳在古色古香之中。
这即是我在画院的书斋和画室——“观古亭”。
画院创办已有十几个春秋,不管多忙,每年我都会来画室数十次,卸下行囊,洗去尘嚣,静下心来写字作画读书。
敷纸研墨,怀着虔诚和探索的心境,于绢纸之间,驰骋乾坤,真可谓素纸山川能卧游。静极入境,似能听见笔墨游走在纸张上的声音,时而云卷云舒,时而疾风骤雨,是何等的酣畅淋漓,物我两忘!
入夜,青灯相伴,执书研读,与自己敬仰的先辈做跨越时空地交流。若是天气晴好,走入庭院,深邃广袤的天空群星璀璨,远处群山环抱,万籁俱寂,似能听见自己的心跳和万物合一,那片刻的天人合一是何等美妙!
时常也能碰到全国各地来游玩的同道之人,亦是以茶款待,相谈甚欢。
或长或短,每次时间尽隨心境而定,将些许浮躁降服,给心灵一次荡涤和升华,仿佛拨云见日,清晰地看到那个真实的自我想要实现的理想,也更加坚定地知道,脚下的路该怎么走。
我的书斋“观古亭”在我的生命旅途中便是这样一个独特的存在。
书斋,有高洁清雅的斋房之意。古人认为身入书房,心神俱静、六根收摄,如同斋戒一般。随着历史的变迁,书斋有着不尽相同的功能和外在形式。春秋时期,诸子百家讲学读书之地可谓是书斋的溯源,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和魏晋唐宋以来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成就了无数文人墨客,书斋应运而生并成为每一个读书人都希望拥有的一个独特空间。
历史上,很多文人墨客的书斋因各种缘由而芳名远扬,有些今天仍然为我们耳熟能详。如杜甫的“浣花草堂”、司马光的“读书堂”、陆游的“老学庵”、蒲松龄的“聊斋”、纪昀的“阅微草堂”、梁启超的“饮冰室”、伊秉绶的“退一步斋”等等,而鲁迅先生的“三味书屋”更是人人皆知。
唐代诗人刘禹锡为其书斋撰写的《陋室铭》可以说是对古往今来文人墨客书斋内涵的最佳诠释:“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古时,书法是读书人的必修课,很多文人,诗词、书、画样样精通,如苏轼、郑板桥、吴昌硕等均是这方面的全才与大家,故而书斋是藏书,读书、写字、作画、吟诗赋词、抚琴、对弈、品茗、会友的地方,抑或也是青梅煮酒论英雄,运筹帷幄的地方…….
清康熙元年前后,李渔告别了风景如画的西子湖,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在孝侯台边购得一屋,因“地上一丘”,故取名为芥子园,取“芥子纳须弥”之意。
其以芥子园命名的《芥子园画传》,是学习中国画技法的重要入门书,是我国古代版本最多,印数最大、影响最巨的画谱,是古代彩色套印技术的典范,堪称我国古代画谱的巅峰之作,问世三百余年来,《芥子园画传》或成为无数学子步入画坛的启蒙书,对中国绘画界的影响与贡献巨大而深远。
近代最为著名的书斋莫过于张大千先生的“大风堂”。他喜欢把大风堂题在画上,这堂号便名传天下。我亦去过齐白石、付抱石、黄秋园等诸先生的画室参观,因时代所限,虽然不大,但都是陋室之中有乾坤,即画家精神之所寄也,正所谓“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当然苏州“拙政园”等园林内的书房,可谓是传统文人园林书房的典范,散发着醇厚的中国传统文化气息,日久弥香。
书斋从名号、整体布局,到每个细节的陈设,无不烙上主人的影子,浸润着主人灵魂的馨香,也折射着各个历史时代文化的灵性光芒。笔墨纸砚,琴棋书画,这些元素或缺一不可,但又因人因时而异。看似无意而为之,但无意之中是真意,更多的是艺术家心灵深处的情感表达。
如枯木野花,古物残莲,苍苔洞石,信手拈来,随意拾就,皆心境之表达。文人喜以字画铭志,所以字画在书斋里,有着画龙点睛地位。清代诗人、画家方薰在书房中的自题联“无事且从闲处乐,有书时向静中观”,何尝不是自我心志的表达呢。书斋挂画也有讲究,山水为上,花木次之,鸟兽人物又略少,这也是借山水以铭志,期许以山水之心胸,增浩然之气韵吧!
而书斋匾,更是书斋主人铭志寄情的灵魂所在,常自己或请名人和师长题写,以言其志、其趣。我为自己的书斋题写的匾额曰“松柏山坊”,因我爱松柏之高洁不阿之气,又喜山林之野趣,名字中亦有3个木字,故松柏在我的作品中常有表现,亦是心境所至也。朱零、石开、曹元伟等诸多名师也为我题写过堂匾。
书斋里物件,经过岁月的沉淀,凝聚着主人的精神和气息, 在现代拍卖市场上,价格都远超普通的物品,更不要说著名的文人所用物品了,书斋匾额更是一匾难求,只要出现众星捧月,如清伊秉绶隶书横额“遂性草堂”就曾拍出2300万元的历史高价,显示当下书法收藏审美的回归,亦是现代人崇文尚雅的觉醒。
历代文人雅士的书斋,记录着中华文化曾经的灿烂,如今华夏大地,无数挑灯夜战莘莘学子的书房掩映在一幢幢高楼里,各种风格的文化工作室也如雨后春笋般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他们也正在延续并创造华夏当下和未来的文明。我亦能感觉到属于我们这个时代律动的脉搏。
而我依然在我的书斋里,“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
附上数帧小作,为我书斋小景,亦是我此时心中的映射。
辛丑寒月于江城芜湖 观古亭主 杨林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