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画家温骧: 云烟无声润江南
书画专注于文化领域,书画传播推广领先品牌。
图/温骧 文/文涓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温骧先生于辛丑创作的《云烟无声润江南》,曾在2021年中国美术馆“墨语凝骧——温骧山水画作品展”中展出。
▲温骧《云烟无声润江南》2021年作 503×193厘米
画面描绘了江西福建一带的江南美景,采用的是传统小青绿山水画技法。远处的崇山峻岭掩映在烟云飘渺之处,主峰尽显,群山簇拥。中部树木、翠竹错落有致,彼此呼应。近处溪水潺潺,古亭、小桥相映成趣。密林幽深处,或许是隐居的高士住处,几间闲舍,一把古琴,静对松风。
明代赵左在《论画》中说:“画山水大幅务以得势为主”。这幅作品画面的构图从右向左,依山势呈“S“型,这种构图将静置的物象组织表现出运动形态,让画面有了律动感。在树石云水的起承转合间,通过一景一物、一笔一墨,形成了有形的乐章,营造出动人心魄的“势”。
▲温骧《云烟无声润江南》(局部一)
山因得势,而气脉贯穿。林木得势,虽参差向背不同而各自条畅。石因得势,险峻而不失常理。山坡得势,虽交错而自不繁乱。正是由于这种物律与心律的天人合一,从而使温骧先生的这幅作品呈现出了千形万势、万千气象。
画面中段以上,特别是从左侧一直延伸到右上方的大面积布白留云法,云雾蒸腾,空明洁净。清代张式《画谭》有云:“空白,非空纸也。空白即画也”即是此理。满纸烟云与下部的山石树木,形成虚实的鲜明对比。这种技法的运用,使得真境逼而神境生,实景清而真景现,让观者既可欣赏画面的空灵境界,又可产生具象的联想。
▲温骧《云烟无声润江南》(局部二)
画面中山石的用笔苍劲有力,温骧先生先用细笔勾勒出群山的轮廓,然后施以长披麻皴法,用浓淡相宜的墨色来表现山石的雄伟壮丽和浑厚华滋,笔法虚实结合,貌丰骨劲。
温骧先生善用这种长披麻皴法,这可能源于他曾数年在故宫临习古画所得。董源、巨然、赵孟頫、黄公望等众多画家均以披麻为主。这种皴法被温骧先生赋予一种阴阳交错的生命意象。通过松紧、刚柔、粗细、干湿、浓淡的手法,体现了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互依互存的辩证关系。
▲温骧《云烟无声润江南》(局部三)
青松和翠竹用笔遒劲,金石风韵入纸。松柏参差,蓬勃苍翠,盘展虬曲,俯仰照应。翠竹之叶以深墨为面、淡墨为背,浓淡相宜,灵气顿显,笔法谨严有致,又现潇洒之态。
特别是这棵历经岁月沧桑的古松,那满身的疤痕、那低垂恭谦的枝头,这又何尝不像是画家的亲身经历?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温骧先生将艺术做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用他的传奇经历告诉我们:守得云开见月明。
▲温骧《云烟无声润江南》(局部四)
整幅画作设色雅致、清丽,色彩搭配和谐一致,气韵浑厚而清旷。山石在细笔勾勒的基础之上,细细的薄薄的施以青绿色渲染,来表现雨后的山中空气清新,山就像是被洗过了一样的明朗、秀丽,真的是应了王维的那首古诗:空山新雨后,清泉石上流。
三米之外欣赏这幅巨作,山的巍峨壮观,树的葱郁苍劲,云的轻柔飘逸,水的清澈激越,雾的亦梦亦幻,竹的虚怀若谷,草的昴然临风,都幻化在了神美的意境之中 。而能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必将是幸福的,这也是画家心之所系。正如温骧先生在题款中所言:“辛丑春月作山水图,忆庚子游江西福建革命老区,也是红军长征之地。如今山川秀丽景色宜人,百姓富足怡然自乐。”
如此幸甚!
画家简介:
温骧,祖籍河北,书香门第,1953年出生于北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北京市政协第十届委员,北京市政协第十一届特邀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第六至九届理事会理事、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书画联谊委员会副主任,中华海外联谊会第一届至五届理事,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七、八届委员会委员。先后师从于著名画家郭传璋、亚明、何海霞、张步。1991年受全国青联派遣赴日本研修,在日期间创作的《雪山富士》得到画家平山郁夫的高度评价。创作的《白系瀑布》、《日本印象》为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收藏。1993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1994年创作的《静静的山林》入选全国第八届美术展览。2005年部分作品被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中国法学会收藏。2010年-2011年为宋庆龄基金会创作了120幅山水和花鸟作品。2015年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2016年在荣宝斋举办个人画展,同年《渔樵耕读图》和《百年树人》被中国艺术研究院收藏。2018年作品《贵州风情图》被国子监和文物局联合收藏。2021年8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墨语凝骧——温骧山水画展”。
温骧先生作品欣赏:
▲温骧《富春山居图》70×248cm 2021
▲温骧《飞瀑操琴图》96×178cm 2020
▲ 温骧《雪霁太平湖》62×122cm 2020
▲温骧《飞瀑流泉图》62×122cm 2020
▲温骧《农人爱桑图》70×136cm 2020
—END—
本文由书画原创,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以上为嘉宾观点言论,不代表本馆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