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青春 Happyend(2024)
豆瓣评分:7.9导演: 空音央
编剧: 空音央
主演: 栗原飒人 / 日高由起刀 / 林裕太 / 彭泽萱 / 祷云母 / 阿拉季 / 佐野史郎 / 渡边真起子 / 中岛步 / 普希姆
类型: 剧情
官方网站: https://www.bitters.co.jp/HAPPYEND/
制片国家/地区: 日本 / 美国
语言: 日语 /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25(中国大陆) / 2024-09-02(威尼斯电影节) / 2024-10-04(日本)
片长: 113分钟
又名: 圆满结局 / 青春末世物语(港/台) / 地震 / Earthquake
IMDb: tt29279903
剧情简介
近未来的东京,一场即将到来的灾难性地震让人们惶恐不安,生活阴云密布。一对好朋友优太(栗原飒人 饰)和洸(日高由起刀 饰)即将高中毕业。然而,某天晚上,两人合伙捉弄了校长,导致学校安装了监控系统。在这令人窒息的监视系统和日益严峻的国家政治局势中,洸对世界愈发感到失望,而优太却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洸在一位充满激情的学生活动家(祷云母 饰)身上找到了共鸣,他的政治意识也随之觉醒。他认为优太永远无法理解自己这份新的热情所在,便开始疏远优太。两人自幼结下的深厚友谊,也首次因从未表达过的分歧而面临考验。
网友热评
黑桃生 2025-01-19 21:25:17 中国香港
这完全是香港…然后我要说,“不合时宜”喊出警察维护权贵的女生有独立思考,只搞音乐和微小反抗的竹马有独立思考,唯独听了一轮键政就觉得自己有独立思考了的男主没有独立思考,但是呢还这么年轻,所以也是一种happy ending
舌在足矣 2024-09-21 01:27:08 美国
你们日本左派影人真是一代不如一代。当年大岛渚们的凌厉影像与尖锐态度,到如今只有符号化的假人空喊口号,对于极权社会过家家似的幼稚想象,以及对杨德昌式镜头语言的肤浅模仿,甚至连配乐都是对乃父的东施效颦。果然是个在美国长大的日本人回国拍出来的近乎玄幻片
Lies of Lies 2025-04-18 12:18:16 法国
这也太无聊了,一直打碟不好吗?远不如《台风俱乐部》或者《桐岛》有活力。
Peter Cat 2025-03-22 00:29:52 广东
作为反乌托邦电影,议题太过时;作为政治电影,有点幼稚;作为青春电影,情感太局促。视听构思是精雕细琢的,设计感强到框住了表演,一部有怀乡气息的复古昭和电影,脉络上甚至承接了70年代大岛渚。但精神气质挥之不去虚无和游戏感,是导演的青涩,也是时代的浮皮潦草。 @香港百老汇-油麻地 avec lu
天国远游 2024-10-01 09:05:40 山西
政治电影,甚至有点酷儿意味。近未来,对监控的反对演变成部分的学运,学校是社会的缩影,未来是当下的寓言。似是而非的关系,借政治和主义的链接,含混地掩去、让位,同性和异性,放置回青春的集体。男朋友,女朋友。一个教会我左翼,一个教会我亲密,我面向你,面向政治的责任与善良的勇气,我背对你,背对涌流的情谊和懦弱的不举。当然是非常类型化地发生,等剧情的起承转合过去,圆满结局是最寻常的别离。为了保护你,为了爱着你,为了你为了你,我们走向天桥的两边,要上班的去上学,要上学的去上班,记得当时模糊地叫过“我爱你”,那是若无其事地冲着你的背影。我们共同地走进河流里,共同地趋近政治的左翼,尽管以不同的方式,以或高或低的声音。青春过去后,我们会否认这是种酷儿的东西,说一次我爱你是友谊,说两次会意味不明,我一再望着你。
gansen 2024-10-17 19:35:18 日本
挺漂亮的电影,声音空间节奏表演都不错,可惜宣传方式错了。读了导演几个采访,感觉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很幼稚,刻薄点形容就是有股“兔兔那么可怜,怎么可以吃兔兔”的天真无邪感,不过也有可能因为他是想和十几岁的观众对话吧,期待导演的后续。最后还是遗憾下,近年仍没出现什么真正残酷的青春电影。
谋杀游戏机 2024-09-25 17:25:57 山西
灵啊灵啊!我是盲盒观影的,惊讶于哪个青年导演成熟度这么高,出来一看是坂本龙一的儿子,难怪了…审美很好,感情也非常细腻。一群拒绝守规矩的“坏孩子”的青春白描,国产青春片我从来没看过能把一群“校园混混”拍得这么招人喜欢的,角色有主次之分,但每个孩子都很有个性很生动(比如矮个子小男生毕业典礼上衣服背后嘲讽校长的图案,小男生跟会说点中文有点野性的女孩也很好磕),留白很多,但意思都传达到位了。对zz议题、多种族融合、都市留守少年心理的关注,通过监控事件(人家是软科幻但我们这已经成为现实了)对社会权力的隐喻和讽刺,主题很多很大但又没有生硬的说教味,有属于年轻人的稚拙和冲动,音乐元素和选曲品位就更不用说了,有他爹的无敌曲库优势。90后的空音央前途无量啊
Methy 2024-10-04 23:55:17 日本
美国自由左派政治的漂浮感与国际学校的青春感性相结合还是挺对劲的,这种第一世界的“幼稚反叛”(非贬义词)对普罗大众来说也代表了“近未来”这种模棱两可的时间性本身。而对移民寄予政治期待的态度则可以视作是日本90年代亚洲主义的后全球化时代变种,在直视现实经验的同时也隐含一种东方主义的危险。更加令人遗憾的是长片体裁将影像整体让渡给了故事,只在某些瞬间短暂体现了Sora上佳的直觉(如其对建筑空间的体察——生涯最佳作品莫若为石卷再生艺术节创作的《Seachange》)。此外,在极度相似的背景设定和政治表达之上,作为本片预演的短片《Sugar Glass Bottle》做的似乎更为高明,使得本片在创作层面反而近乎停滞。好在其中仍不乏佳句,尤其是开篇¥ØU$UK€ ¥UK1MAT$U的打碟现场和结尾静止的描写还是可以看上很多次。
天马星 2024-11-09 19:41:20 广东
1923年关东大地震后谣言四起,仇恨在日朝鲜人和华人的日本军国主义者借机发起屠杀,史称东瀛惨案;2011年311东日本大地震后,日本政府和东电隐瞒情况延误时机,造成七级核泄漏事故;不久的未来,南海海槽大地震将席卷日本。在日本,地震是普通民众的危机,也是当权者施行控制的借口,如果不反思历史,当危机来临时,法西斯未必不卷土重来。空音央从地震危机尤其是上述三场地震获得灵感,将这种情绪与自己的高中生活结合,创作出这部近未来反乌托邦青春片。在导演的镜头中,有人是青春的热血者,他们呐喊着,在呐喊中反抗,也有人是青春的悲观者,他们沉默着,最后在沉默中爆发,但不管是谁,他们都迷茫过,愤怒过,抗争过也失去过,他们的青春是什么样子,社会就是什么样子。最后想说导演选择的音乐与问答时的低音炮都太好听了#HKAFF
海带岛 2024-09-02 11:53:06 北京
以少年的个人选择应对了看似对六十年代学运的招魂,影像成熟老练精准到让人惊异,对建筑空间和城市氛围的捕捉是近年日影的大惊喜。即便对右翼大环境的讽刺有点幼稚,也盖不住最后一帧镜头剪辑传达出的清爽、幽默,这正是那个打动人的坚毅内核。看完会让人特别期待导演以后的作品。
宇文秋实 2025-04-14 01:19:07 北京
很对路,也是我们对校园时代行为与经历的思辨。想到上初二的时候,手欠把装在室外楼梯上的摄像头掰转到另一个方向,却没想到在扭转的过程中镜头扫过了自己的脸。下午教导主任就把我从课堂上拎出来,在监控室回放给我看,我至今忘不了那一晃而过缺了半颗牙的笑容。叛逆得可爱一点还是严肃地去争取校园里的公共权利,后者似乎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从未有过,它只出现在对历史浪漫化的想象中。拆除作为校园行为评估的监控系统,是运动家的胜利,保守派的悲鸣,恶作剧者们则为少了个乐子叹了口气。
李先生 2024-12-08 16:39:25 新加坡
SGIFF 我们小时候交朋友不会考虑你是支持俄还是乌,是巴还是以,是清零还是放开这些有的没的,一起上学一起放学有个共同的爱好就足够了。
谋 2024-10-19 07:48:44 英国
#BFI #LFF 长评-站在路口的日本。不是很喜欢。主要是因为视角。高概念的“近未来”算是一种前瞻的思考,由于不太了解日本的整体的社会现状,但是代入的环节感觉非常诡异,日本成为了一个美国式的移民国家,本土出现了左右分化类似于美国民主党和保守党的呈现,影片更是以中国作为假想敌的呈现出的侵入,日本似乎成为了一个意识形态的战场。这种思考我感觉是准确的,但是似乎是对于中国民族性的遐想太失偏颇,所以呈现出的“新冷战”的质感非常诡异,仿佛看到了一个不存在的日本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上。小团体角色象征性很强,新移民旧资产都有,而且都挣扎在身份认同中,这也是以高中生和学校来阐述日本的走向,这么一看这个隐喻上还有些《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的感觉,不怎么喜欢高中生这个设定,话说结尾这首歌实在是像教授两首歌的结合体。
桃桃林林 2024-09-25 10:37:30 山西
最后套用了一个《超级坏》式的结尾,所以整体其实仍是一部青春片。而涉及到的那些近未来、末世话题、对政治的参与以及成人世界的反抗等等,都是为这个青春话题服务的,基本还是友情、爱情、步入成年的困惑、存在感等常规话题。不过音乐用得真挺好的。
20个小明≯ 2024-09-25 18:10:02 山西
第一部剧情片能搞成这样相当不容易了!当校园题材完全够看,人物之间的塑造足够细腻动人,几个灵光乍现的段落也足够惊喜,没有日式霸凌简直大快人心,学生运动的部分恍惚间让人想起《冰菓》…
マクガフィン 2024-09-25 10:23:44 山西
在这样一个全世界右倾的时代去怀念一群战后的左翼学生还真是让人感动。一想到导演是教授的儿子,就觉得更动人了。真是如父如子啊!
Rea🚀 2025-03-30 23:23:19 上海
导演你说实话,带有行为追踪系统的校园监控,高压的社会治安系统——这种对于日本当代略微水土不服,而对于我们来说又显得过时的设定——你对极权的想象力不会都来源于邻国吧。
蓝詹 2024-09-25 12:39:28 山西
青春之美在于孤独、团结、反抗,好动人,想到《孤独六讲》中的革命孤独。视听语言携着故事渐进,从电音给人的浮躁逐步深入,挖到很深的议题。青年也许有迷惘,但直觉是更强大的导航,使人生出自我,Kou成为Kou、Yuta成为Yuta。最厉害的是铺陈,不疾不徐,好多慢镜头、信步闲笔,真奢侈。爱情与友情像或明或暗的光,散落各处,酒馆黄色的光打在女孩激情澎湃的脸上,理想放光芒的样子。空音央理解青春的美在于这种各种可能交织的复杂性,它什么都能接纳,但每个人走出的路又如此排他。在Kou心系更大环境、在长廊上向外观看,Yuta经过他身后,那一幕Yuta的胸口仿佛涌起了风,那么宽广,没有除了爱之外的任何东西。结局令人想到坂本龙一的“音乐即自由”,少年时代无私而纯粹。走过同一段路,走上不同的路,也不会成为陌路人。
胤祥 2024-09-26 03:31:59 山西
#10676. #8th PYIFF# 卧虎-评审团奖。前入围2024威尼斯地平线。蛮好的青春片,跟《大逃杀》可以连着看的、以学校提喻社会的构思,青春片+政治议题,犬儒式的“政治冷感”甚至比“青春热血”写得还到位,同时也处理了“在日韩国人”的议题。“近未来”对日本国家集权的想象甚至在2024年8月的“南海海槽巨大地震”中几乎成了现实。音乐……真是教授遗风,和弦、节奏型和效果器都一样……
キミガイナイ 2024-11-10 04:05:28 中国香港
#HKAFF 「如果我和你在大學相遇?還會不會成為朋友?」其實在台上yuta往下看kou的那一眼就已經有好強烈的farewell氣息:我在抓著你的同時已經準備放手了。可惜ending scene的定格畫面也終究會流動,我們分別,然後各自成為大人。導演本人對東亞學生生活的不熟悉並沒有使這部電影在表達上形成退卻,對這一貌似是缺陷的利用反而促使他打造出了一個懸浮在日本文化背景之上的青少年異托邦,使其有別於傳統日本青春映畫,但青春期中情感流動所產生的resonance仍然是普遍適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