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派 The Brutalist(2024)
豆瓣评分:7.2导演: 布拉迪·科贝特
编剧: 布拉迪·科贝特 / 莫娜·法斯特欧德
主演: 阿德里安·布罗迪 / 菲丽希缇·琼斯 / 盖·皮尔斯 / 乔·阿尔文 / 拉菲·卡西迪 / 斯塔西·马汀 / 艾玛·莱尔德 / 伊萨赫·德·班克尔 / 亚历桑德罗·尼沃拉 / 亚里安妮·拉贝德 / 米迦勒·埃普 / 乔纳森·海德 / 彼得·多卡普 / 玛利亚·桑德 / 泽潘·汉森·阿米萨 / 萨尔瓦多·桑索内 / 查理·埃索科 / 列文特·奥尔班 / 贝内特·维尔曼尼 / 彼得·德意志
类型: 剧情 / 传记
制片国家/地区: 美国 / 英国
语言: 英语 / 意大利语 / 匈牙利语 / 意第绪语 / 希伯来语
上映日期: 2024-09-01(威尼斯电影节) / 2024-12-20(美国)
片长: 214分钟
又名: 粗犷派建筑师(港/台) / 野兽派 / 粗野主义者
IMDb: tt8999762
剧情简介
故事围绕匈牙利出生的犹太建筑师拉斯洛·托斯与妻子埃尔兹贝特展开。他们在二战后逃离欧洲,前往美国重启他们的事业,并见证了现代美国的诞生。然而他们的生活被一名神秘而富有的客户改变了。
网友热评
路过蜻蜓 2024-09-01 04:54:15 德国
阿德里安,掌管破碎感的神
海之歌 2025-01-24 01:55:45 北京
已译中字 2558条累死我惹⊙﹏⊙
Ejour 2024-11-09 20:16:02 波兰
为一个虚构人物创作这样一个史诗般(时长)的故事,也是挺粗野的。
Rich 2025-01-12 12:21:28 美国
alamo dtla. 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展现被资本强奸,真的就是字面意思啊哈哈哈哈哈哈
咸菜帮老大 2024-12-16 07:36:38 美国
預告片可以說是年度級詐騙現場,那些想像中關於建築的聲色光影、戰後美國的設計史詩,統統讓位於小格局的顧影自憐。那些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正是我早已厭倦的。Q&A明顯能感受到導演編劇對於建築並沒有特別想說的,屬於借這個酒杯澆自己塊壘了。只是關於建築師的電影甚至沒有一張設計剖面圖,頗令人失望。
红酒与谋杀 2024-09-01 20:09:59 英国
三星半。这片的工艺真没得挑,但总体上还是野心大过实力了,没觉得哪里先锋大胆,反而太拘谨,甚至有点束手束脚,肩负的包袱太重了。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制作体量之下,更需要明晰的是哪些人生篇章应该得到充分的展开,哪些关键线索又该被重点截取,是什么造就了主人公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忠实情感。干着当今最为奢侈之事,就像一场豪赌,可结果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一部自带标签属性的“巨作”而已。看到最后一幕也算明白了,原来还给威尼斯建筑展部分做了极好的推广。科贝特是不是很想成为这个时代的西米诺啊,奈何美国影史上就只有一个西米诺。
徐清溟 2025-01-02 06:20:32 美国
开头一股锡安主义味看得我尬死了🌚🌚🌚整个故事不知道到底是想要说什么。排犹?新移民美国梦碎?作为一个在美国工作的非白人移民我看完的感觉就是白人男性怎么这么矫情🌚🌚🌚 主角大叫They don’t want us here的时候我在想你怎么会有They want us here这样的想法?
Sicheng 2025-01-10 14:04:26 美国
我是一个在亚利桑大长大的白男、我看过一点安藤忠雄、我是一个同情犹太人的好美国自由派、所以我讲一个我脑子里凭空发明的犹太建筑师来美国的故事,观众肯定觉得我又艺术又通过毒品性和上瘾展现了我深谙这个国家的脉搏,真是酷毙了!!
Weifan 2025-01-20 09:33:50 美国
很用力地写了一个故事。我感受不到痛苦,只看到了关于痛苦的表演。
嘟嘟熊之父 2024-09-01 07:48:53 意大利
观感极其丰富,丝毫不在意风格的统一与叙事的连贯,每一幕都以全新的格式展开,观看的方式也随之重启,稍不留意就会被甩下车来。时而滑稽时而悲怆,时而重表演调度,时而重构图景深,时而依靠高密度的对话激起观念的交锋,时而透过面孔实现能量的积蓄与宣泄,意识流的蒙太奇与压倒影像的强势配乐同样玩到飞起。主题庞杂又彼此勾连,犹太人漂泊与寄生的痛,美国梦的蛊惑力与黑暗面,婚姻的裂痕与韧性。明明段落界限如此清晰,却始终未见可被提炼总结的剧作结构,正切合了主角(导演)的职业特性,永远待修补的建筑,永远未竣工的城市。很久没看到过野心如此大的电影,一度想看导演出丑,但最终还是臣服了。
恭喜发财 2025-01-12 12:26:38 美国
已阅,难看。导演给摄影师,音效灯光师和作曲家磕个头吧。
南辕北辞旧城 2024-09-02 01:48:22 意大利
严格里说是三星半,为Adrian和Felicity松一把可以是四星,为建筑本身的优秀松一把可以是五星。导演想什么都抓一把,结果每个都从人指缝里漏一点:二战后的犹太移民、宗教、美国梦、种族、婚姻家庭、战后艺术的去留…这就是本片的模样,大杂烩吃点菜。影片风格独特是视觉享受,配乐加分,用包豪斯工业设计输出现代建筑美学一把甩人脸上,虽就个人来说其实很吃这一套👉👈但是不代表可以掩盖过剧情和叙事上东一块西一撮,这样的叙事方式带出来的人物塑造…等上院线看的话,感觉观众屁股的坐牢感会有点重,哪怕有影片钦点的中场休息20分钟。喜欢建筑的可以来看看这部,甚至是建筑双年展粉丝向,结局竟是最好的宣传。中途配角说我唯一一次离开卡拉拉是为了亲手去揍Mussolini尸体一顿,影厅有意大利人乐得鼓掌,这很🤌
已汪销 2024-09-03 16:29:54 英国
上下半部水准不一,人物性格塑造前后不一(上半部隐忍下半部癫狂),职业精神刻画不精彩,结尾处男主几乎直接消失。上半部氛围尚可所以及格,但这也能吹比肩xxx,就是环球的营销话术,别信。
舌在足矣 2025-01-19 14:08:20 美国
跟所谓美国梦、资本、甚至建筑本身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三个半小时的时长下包裹的实际上是一出与二战后犹太人的处境紧密结合的浮士德式悲剧,最终指向了唯一答案:锡安主义,因为没有祖国你真的什么都不是,作为原子化的个体只能被蹂躏、强奸。Brady Corbet以不到一千万美元的成本能拍出比肩《奥本海默》的质感,足以令所有拿着上亿成本却只能拍出塑料片的影人们羞愧
谢飞导演 2025-02-20 16:48:15 北京
奥斯卡十项提名的电影,一个二战后逃亡美国的犹太建筑师的“美国梦”故事,3小时20分钟,70毫米胶片拍摄,纯粹一史诗式大片的架势;无奈我们东方人对其历史现实、犹太教的背景渊源等了解不多,许多地方很难产生共鸣,只觉得有些杂乱与冗长。片名应译作“野兽派”,指上世纪初西方兴起的一美术和建筑流派。不过,后半部出现的意大利大理石采石山区卡拉拉(Carrara)一场,场面视觉极为惊艳,值得一看。
Parity 2024-09-02 00:19:52 瑞士
#Venezia 81 #70mm4+漫长的、优雅的,无意规矩完成一部人物的传记,而是在一场场平缓而波澜不惊的对话和急促而摄人心魄的情绪捕捉间的切换中简洁有力,在破碎的叙事和视觉奇观中不可预测(尾声前居然跳戏到《建筑元》)。形散而意不散,仅靠一座建筑的工程,同一位大亨的交锋,和同一个爱人的纠葛,野心勃勃地勾画二战后犹太民族史的美国分支的轮廓,轮廓内涂画美利坚的华丽外观与堕落内里,轮廓外则又不断质询,欧洲于美国何如?
Kevin 2024-11-16 16:09:46 美国
#pff24 开篇倾斜的自由女神,这片土地上从未消散的罪恶和堕落。但epilogue真的既不聪明又不敏感,急切地给出归纳、毁掉所剩无几的暧昧性,还板上钉钉了如此problematic的zionist视角
子戈 2025-02-24 17:08:37 北京
挡在这片儿和奥斯卡之间的最大障碍就是片长了吧。其实看下来不难,观感上有一种复古的精致感,到不了史诗级别,但也自有一番隽永。比较可惜的是导演还没有能力进入那些蔓延的时空缝隙,去处理好显与隐的关系。他太纠缠于事儿了,又太外露暴力的痕迹,反而把人的内心的废墟,那些难以言说的创痛,无限推向了不可见的后景。在导演细腻流畅的运镜下,是他过分粗野的分寸拿捏。这种要从时间里要答案的电影,最忌讳就是严谨和实在,毕竟,电影不是建筑。
谋 2024-12-01 04:42:57 英国
#BFI #70mm #Preview 长评-美国梦破碎在资本牢笼。电影以角色的内心作为主要驱动,从角色的孤独到社会结构的冰冷逐层深入的呈现,移民建筑师拉斯洛一家在美国的经历展现了资本如何吞噬梦想,人性和生命。结构可分两部分,一以信件作为主线来展现拉斯洛的内心世界,二则是妻子来到美国后两人共同的经历。他被束缚于资本的牢笼,他妻子则是被普渡止疼药毒害。侄女在片中的沉默成为战争创伤和资本吞噬未来的一种具象表达,而开场与结尾的对照也是预示着这些都是历史创伤的不断重演。构图和大量浅焦很棒,手持跟拍呈现的抖动和POV的升格特写镜头也很大成度帮助呈现了男主的内心。广角仰拍体现权力,纪实风格的画面打破现实与虚幻的边界。音效和配乐在两幕变化明显,片尾曲也是极尽讽刺。建筑如同电影,讽刺美国资本想到了《蔑视》。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25-02-11 15:45:37 新西兰
被资本玩弄于股掌的美国梦,关于移民与阶级的塑料史诗。拍得还是太匠气了,就像一堆建筑材料的乏味堆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