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向太阳 In die Sonne schauen(2025)

赛高次元

豆瓣评分:6.5In die Sonne schauen导演: 玛莎·施林斯基
编剧: 路易丝·彼得 / 玛莎·施林斯基
主演: 路易斯·海耶尔 / 菲利普·施纳克 / 莉亚·德林达 / 苏珊娜·伍艾斯特 / 莱娜·乌泽多夫斯基 / 卢齐亚·奥珀尔曼 / 卢卡斯·普莱瑟 / 康斯坦丁·林德霍斯特 / 戈德·贝内迪克斯 / 马丁·罗瑟 / 汉娜·海克特 / 芭尔贝尔·施瓦茨 / 弗洛里安·盖塞尔曼
类型: 剧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语言: 德语
上映日期: 2025-05-14(戛纳国际电影节)
片长: 149分钟
又名: 坠落之声 / 坠落的声音 / 医生说我没事,可我感到难过 / The Doctor Says I’ll Be Alright But I’m Feeling Blue / Sound of Falling
IMDb: tt28690468

剧情简介

Alma、Erika、Angelika和Lenka四位少女——各自在同一座德国北部农庄度过青春岁月。这座宅邸历经百年沧桑,斑驳墙垣间萦绕着往昔的回响。虽身处不同时空,她们的命运轨迹却产生了奇妙的交叠呼应。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网友热评

小chill佬 2025-06-20 02:17:18 上海
SIFF27(8/12)像一本发霉的小说,而且缺页严重。

尔安宋🌈 2025-06-20 02:18:20 上海
#SIFFF2025 我觉得上影节把它特意安排在午夜场用心了,大家在这美妙的声音神经的画面中睡得很踏实,给这个安排带来的体验加一星吧

红酒与谋杀 2025-05-15 13:47:23 法国
四星半。强影像的视觉散文诗,也是重表达的女性/民族编年史。时间就是疾病,死亡则是唯一的真实。施林斯基这部新反思电影比哈内克厉害太多。影像时间化、触觉记忆化的视听生成尤其成功,通过非线性的意识流动与感官化的隐喻,逐次打开德意志的民族文化脉络。幽灵视点的虚像不断介入、浸泡在主观时间性的若干心理瞬间,占据着时间片层。直觉优先的影像决断力,本片的这种强影像恰恰是非概念的、去权势的。小女孩模仿木偶姿势后被摄影机的zoom in压平为二维画像的那颗镜头,包括因个别时空转场的剪辑力度所带来的视听残响等等,有好几场戏都太牛了。可惜不像片名所赋予的那一层期待,Falling 并不具备声学意义,其声音设计要是能有《利益区域》的美学高度那就可以直接送上五星了。假如这片还选择留在今年的柏林电影节,那必然是金熊。

HarperDie 2025-05-15 01:15:43 北京
四星半。德国东北部的同一农舍院落,四个年代的女性群像,盘根交错出女性在近百年历史中的时代枷锁,禁锢不得。施虐致残、鼓噪乱伦、强制绝育、踏入死亡……欲望应该是自由的,灵魂更应该是自由的。导演施林斯基用利刃般的视听语汇,凝练出一组鬼魅的视听散文,属于东德女性的百年孤独。

莫呼洛迦-屁股上的青春在歌唱 2025-06-20 02:42:20 上海
世界是顛倒的,墜下就是上升,死亡就是重生。凝視與被凝視,是看見與被看見。愛,也是看見與被看見。活著的奧義,就是不斷地證明看見與被看見。自由,亦是。視聽設計很高級、敘事手法很高級,但在我看來,視聽和敘事手法都是服務於故事的,把一個故事不錯的講得如此複雜、晦澀,除了極致的菁英口味,我也想不明白有什麼必要搞成這樣。P.S 本來排片時間就在 23:30 了,觀影門檻又弄那麼高,退場的人很多,睡著的人更多。27th #SIFF 2025 ❸

胤祥 2025-06-21 03:13:45 上海
#11299。27th SIFF。前获2025戛纳评审团奖。挤掉佩措尔德还是确实有料。这女性视角+百年史诗格局+独特视听从入围到获奖都很硬。高概念是四个时代(一战,二战,冷战,后冷战)+一个地点(农庄尤其谷仓-田地-河流),而女性困于其间,并且与各式各样的死亡有着联系。影片的某些处理显然是反对“古装片”的浪漫化的,尤其是一战段落关于女仆被迫做绝育手术实在是比较狠。时空的自由转换形成了既迷惑又迷人的效果,尤其最后半个多小时开始收线头的时候,前面许多困惑得到了非常有表现力的解释。摄影术与幽灵影像的部分是条不错的线索。不过片子也是门槛太高了,人物太多,叙事又非常碎片(我基本没看出来一战和二战两段的区别,可能也是二战段落笔墨有点少了……)。

恋夏选手 2025-06-22 02:41:10 上海
到底为什么要掏出一根吊靠着到底为什么要掏出一根吊靠着到底为什么要掏出一根吊靠着到底为什么要掏出一根吊靠着到底为什么要掏出一根吊靠着

饿霸地煮 2025-06-22 01:29:40 上海
颇有点“林黛玉亡魂走马灯”之感。三段女性群像,关于人在什么时候会想到死亡的一首首短诗。电影院观看视听非常沉浸入味,但内容太寡淡浅白了。

鲍勃粥 2025-05-14 23:36:58 法国
9.9/10 #Cannes78 非装置而元视觉版的利益区域:福克纳与伍尔夫式的,从反复的只言片语和物件记忆穿起不可靠的乱序叙事,将二战/冷战/摇摇欲坠的当代这三重时代通过同样地点上反复共生的自演悲剧串联;里希特式的,记忆和存在的二维对立。死亡不是节点,而是绵延的状态,在原初就被宣告,影像本身就是无数微观死亡的叠加。视觉史式的,从烛火小孔,到档案性铅黄影像,到家庭录影,到阳光直射下的眼底,伴随历史行进的还有视觉本身的认识论,决定了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可视,也就是我们所能决定的唯一材料。非人的镜头角度,苍白的望向我们的眼眸,尸体的肖像,诡谲的家族,一种锈湖般的冥界凯歌。

h 2025-06-20 02:10:16 上海
《梦》和这部二选一的话我会选这部。上海观众你们的确是超一流的……

圆首的秘书 2025-05-15 00:32:12 法国
通过最廉价的方法把碎片粗暴组接起来,人的具体困境则完全缺失;给出一些抽象的想死,之后抽象地死了。

yiyy 2025-06-20 02:44:14 上海
看了一会就忍不住想到《百年孤独》、卡夫卡、《云游》、Ferdydurke……然后就放弃挣扎了。那个“互相捏手上皮肤”的画面完全捕捉了我童年第一次意识到奶奶是老人的那个瞬间。看到这样私密的点被拍出来感觉很神奇。

萧宇 2025-06-20 01:21:28 上海
hello上影节看完的朋友,有多少是来找短评翻到这儿的?细微的情感不是错,但是过分支离破碎使得片子几乎无法被理解,我自认为是是一个很喜欢大闷片的人,但是这部《望向太阳》实在令人费解。很能理解导演废了很大心力,才将这么多敏感的瞬间拼接到一起,每个都做得这么用力,但是能不能稍微交代一些东西啊,不交代并不是艺术,而是能力不足的装…。但是片子没用功劳也有苦劳,质感以及服化道、构图,都是绝美,反过来说视听没有任何一以贯之的主题和新意或高度。我不认为此片和《白丝带》或《镜子》很相似,本片的镜头视点充满了幽灵机位与镜头调度,但是主题却不能够支撑这个视点(或许导演的意思是不同年代的女孩的同一个“灵韵”?我不认为做得很好),但《白丝带》是统一的,它以固定的机位体现先定的、审视的视点。没法比!可惜了如此的摄影。

逃生箱舟 2025-09-06 19:45:06 四川
3.5 音画不错,剧情难评

岕川 2025-06-22 04:37:06 上海
Siff27 #14 收官选了这样一部真是出乎意料,体验复杂、很难打分。就像用纯文学的方式去写类型小说,这部给我的感觉是纯艺术方式去拍恐怖片,一部意识流形式的《遗传厄运》。剧本被刻意打散,大量跳切造成碎片化表达,通过反复对比衔接来逐渐完成几代女性的命运拼图。有大量炫技的桥段,但整体重复感太高、表达深度也相对受限,当然,几处对历史、性别、阶层的指涉还是非常精妙的。另外,相比苍蝇入嘴、截肢幻痛、针缝眼皮、舔肚脐眼的汗,真的实实在在令我不适的是掏出雕靠着的镜头…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2025-08-05 11:36:50 新西兰
碎片交错的前半段看得我无语,心想戛纳疯了么这也值得评审团奖,后半段四个年代开始收线后导演功力一下子就出来了。这分明就是一个德国家族四代女性的“百年孤独”啊!刻在DNA里的疯狂与自毁,通过不朽的谷仓空间被不断见证。视听语言非常强大,就是死亡主题有点悬浮,让我想起索菲亚·科波拉那部同样悬浮的“处女之死”。

Tilda Li 2025-05-16 02:28:48 法国
#Cannes25-8 三条线索好半天才能让人入戏,但是有一些桥段的视听错位做得还是蛮有新意的。一些看不懂缘由的暴力和肢体violation,女性的死本能,经常望向镜头的女孩,就像再看一个来自未来的鬼魂。

杨浦小囡 2025-06-20 05:47:28 上海
2.5

西楼尘 2025-06-23 01:04:21 上海
有些时代过去了还能让人陷入阴影,有些器官不在了还能让人感到疼痛。要贴着阳具才能感到温暖,要品尝体液才能享受欢愉。假装掉进死亡的深渊,假装看不见树上的你,假装变成照片里的鬼影,假装摔倒在地上不起。死亡是庄园的热门游戏,是谷仓的永恒秘密,是亡灵节拍的全家合照,是女人要经历的轮回坠落。

kakakarl 2025-06-20 01:59:45 上海
#SIFF27#不由得让我思考:拍电影到底需不需要考虑观众?

赛高次元

发表评论